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宋祁传》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祁字子京,与兄庠同时举进士,礼部奏祁第一,庠第三。章献太后不欲以弟先兄,乃擢庠第一,而置祁第十。人呼曰“二宋”,以大小别之。释褐复州军事..推官。有司言太常旧乐数增损,其声不和。诏祁同按试。李照定新乐,胡瑗铸钟磬,祁皆典之,事见《乐志》。预修《广业记》成,迁尚书工部员外郎、同修起居注、权三司度支判官。 方陕西用兵,祁以为:今左藏无积年之镪,太仓无三岁之粟,尚方冶铜匮而..不发,承平如此,已自凋困,良由取之既殚、用之无度也。调费日蹙,财穷用褊,而欲兴师远事,诚无谋矣,因疏请节三费,曰:“何谓三费?一曰道场斋醮,无有虚日,且百司供亿,至不可赀计。彼皆以祝帝寿、奉先烈、祈民福为名,臣愚以为此主者为欺盗之计尔。陛下事天地、宗庙、社稷、百神,牺牲玉帛使有司端..委奉之岁时荐之足以竦明德介多福矣何必希屑屑之报哉?则一费节矣。二曰京师寺观,或多设徒卒,添置官府,衣粮率三倍他处。居大屋高庑,不徭不役,坐蠡齐民,其尤者也。而又自募民财,营建祠庙,虽曰不费官帑,然国与民一也,舍..国取民,其伤一焉,请罢去之,则二费节矣。三曰使相节度,不隶藩要。夫节相之建,或当边镇,或临师屯,公用之设,劳众而飨宾也。今大臣罢黜,率叨恩除,坐靡邦用,莫此为甚。请自今地非边要、州无师屯者,不得建节度;已带节度,不得留近藩及京师,则三费节矣。” 徒判盐铁勾院,同修礼书。祁所至,治事明峻,好作条教。祁卒,其子遵《治戒》不请谥,久之,学士承旨张方平言祁法应得谥,谥曰景文。 (节选自《宋史·宋祁传》有改动)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牺牲玉帛/使有司端委奉之岁/时荐之足/以竦明德介/多福矣/何必希屑屑之报哉? B. 牺牲玉帛/使有司端委奉之/岁时荐之/足以竦明德/介多福矣/何必希屑屑之报哉? C. 牺牲玉帛/使有司端委奉之岁/时荐之足/以竦明德/介多福矣/何必希屑屑之报哉? D. 牺牲玉帛/使有司端委奉之/岁时荐之/足以竦明德介/多福矣/何必希屑屑之报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释褐,褐,指平民百姓穿的粗布衣服;脱去平民衣服,意思是开始任官职。 B. 尚方,古代制造帝王所用器物的官署;因多以役徒服劳作,因此也可指关押罪囚之所,文中指前者。 C."社稷"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五谷之神;文中的"社稷"代指国家或朝廷。 D.官帑,即国库里的钱财,属于国家的公共财产。帑,指贮藏的钱财或其府 1 库,文中指前者。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祁才华卓著。他和哥哥宋庠同年参加进士考试,礼部评定宋祁为第一,章献太后觉得弟排名在哥哥之前不合适,就把宋庠提为第一,改评宋祁为第十。 B.宋祁有多方面的才能。新乐的改订、钟磬的铸造都由他主持,《乐志》《广业记》和起居注等的编定或撰写他也是参与者。 C.宋祁关心国事正直敢言。基于朝廷财用困窘的实际情况,他反对兴师远征,又提出从三个方面节省开支。 D.宋祁有政治才能。他先后担任或代理过尚书工部员外郎、三司度支判官、盐铁勾院判官等多个官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小题4分) (1)承平如此,已自凋困,良由取之既殚、用之无度也。 译文: (2)久之,学士承旨张方平言祁法应得谥,谥曰景文。 译文: 14.宋祁上书宋仁宗,为什么建议去除京师寺观?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解析】 10.选B。 11.选C。解析:文中"社稷"是指君王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即祭社稷。 12.选B。解析:没参与编订《乐志》。 13.解析:(1)天下如此太平,国家自己已经凋敝困乏,这确实是因为取用已尽、耗用没有节制造成的。【记分点:①承平;②凋困;③良由句式。】 (2)过了很久,学士承旨张方平说宋祁按法令应当获得谥号,(于是朝廷)赐他谥号为“景文”。【记分点:①久之;②言;③法。】 14.解析:①有的多设置步兵,增置官府,衣服粮食都是其他地方的三倍。②居住大屋高廊,不服徭役,坐着侵蚀百姓,这是特别严重的。③而且又自行招募民财,营建祠庙,虽然说不花费官钱,但国家与百姓是同一的,舍国取民,其伤害是一样的。 【参考译文】 宋祁字子京,与兄长宋庠同时考中进士,礼部奏宋祁第一名,宋庠第三名。章献太后不想以弟在兄长之前,就提拔宋岸第一名,而置宋祁第十名。人们称呼他们叫"二宋",以大宋、小宋来分别。宋祁被任命为复州军事推官。官吏说太常旧乐几次增损,其声律不协调,诏命宋祁一起审察调试。李照定新乐,胡瑗铸造钟磬,宋祁都予以掌管,事见《乐志》。他参与编修《广业记》完成,升尚书工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419551f30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