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读书手抄报设计图 精美的读书手抄报图片欣赏 读书手抄报资料:通读注重思考 鲁迅《三闲集叶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通读了这部书,已经在一月之前了。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宗教信仰》:这些研究杜甫的专家们,对于杜甫现存的诗文,是否全体通读过,实在是一个疑问。 通读的方法 通读是感知教材,以了解教材的整体结构及学科知识体系的大致脉络为目的,是对教材初步的感性认识。通读宜采取从头至尾以较快的速度阅读教材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 阅读教材目录,了解教材整体结构。教材目录是作者编写教材的总提纲,这些纲目通过作者有序地组织安排,形成教材的整体轮廓。目录所列章节的标题后都注有各章节的页码,通过阅读目录不仅可以了解各章节的起讫、页数,而且还可以帮助了解各章节的主要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阅读正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第二步 阅读前言后记,了解复习注意事项。序言、前言和后记,一般是说明编写教材的宗旨和经过,或介绍与评论教材内容的简短文章,特别是再版、修订版前言中的某些内容,对学习整篇教材很有指导意义。 第三步 通读教材全文,了解每章主要内容。每章的主要内容及章与章之间的相互联系经过通读,在脑海里留下一幅总体图案。通读以视读为主,便于提高阅读速度。但对一些计算偏多的章节,如《统计学原理》中的一些内容,也应适当放慢速度,对一些暂时看不懂或不理解的概念、公式等,可以暂时放一放,待精读时逐步解决。 第四步 注重思考和标记,提高阅读的效果。通读以感受为主,辅以适当的思考和标记,可以把感受提高到最佳境界。通读过程的思考,一是超前思考法,在阅读之前,先根据标题估猜一下可能讲解内容,然后通读全章;二是章末回顾法。即读完一章后快速回顾所讲解的主要内容,接着再阅读下一章。通读过程的标记,主要是在教材上做记号,以便在精读时注意解决这些问题。 通读需要的时间,一般可掌握在本课程整个复习时间的10%20%。 读书手抄报内容:读书的主要作用 有人说,一个不大读书的人,他即便拜将封侯、锦衣玉食,他的人生亦是不够丰富多彩的,因为他的心灵生活是单调的,因为他不曾享受过绝对的、远远大于他实际阅历的书中风光。我信以为然。 热闹两字人皆向往,但热闹有不同形式,热闹的对应词是宁静。读书这种宁静的状态,恰是心灵的最热闹。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呢读书人只有保持宁静的心境,将诱惑统统拒之门外,才可以分享书籍给予的热闹。 而今,对于读书人来说,诱惑形形色色,委实太多。一些人听了易中天的《三国》和于丹的《论语》,就再懒得去翻原著,再懒得去做深层次的参悟,再懒得去享受本该有的另一番热闹。难怪有人揶揄:现在能体会到读书这种别开生面的热闹乐趣的人越来越少了,这不是时间的问题,而是我们没有了读书的宁静心境,于是,易中天、于丹便呼之欲出。这不无一定道理。 诱惑对于人们的读书热情,就像高科技时代之于年轻人的记忆力一样。随着移动和便携式设备的大量使用,使得当今一代年轻人记忆简单事物的能力明显下降。据英国研究人员对3000人进行两个星期的抽样调查,在被调查的人中,有四分之一的人称,他们记不住固定电话号码;有三分之二的人不能记住3个以上朋友以及家人的生日。读书亦然,在诱惑多多面前,假若人们做了诱惑的俘虏,读书的热情骤减,又怎能期望他们安静读书而作出深入思考,以至去背诵名句、名段、名篇而激活自我灵感呢如此,则所谓努力试图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去眺望远方,让 思想抻长,心长高,生命之源得以丰富而厚实,不也是一句空话吗 自然,我们不应强迫人们将读书作为唯一的选择,尤其在如今多元并存的文化生态下。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坦陈:千万人争相抢读一本书、几万字的手抄本小说流传成为那个时代的代表性场景怀念那个年代,并不是因为那个时代给了作家很高的地位,而是整个社会对于阅读的诚恳和郑重文学不再受宠,其实是虚热散去之后处于它应有的位置上。也许文学现在才是在它应该在的位置上,它与其他行业应该是平等的。铁凝的话,很中肯,其实文学如此,其他领域的创作亦是一样。但须说明的是,不强迫人们将读书作为唯一的选择,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因此而不读书,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于读书可以像对待其他娱乐一样随心所欲、草率应付。 时代不同了,传媒发达了,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改变了,尤其是互联网分流了许多年轻读者,这话有一定道理。但是网络阅读能代替图书阅读吗需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比黄金更贵重的,永远是知识。书籍仍是人类文明智慧最主要的载体,而读书是获取真知灼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想象力、创造力以及修身养性的主要途径。只有读书,才会使自己成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人。一个民族的强大,也是与读书密不可分的。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富有智慧的民族,而这个民族,就是最喜欢读书的民族。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读书人,永远不会沦落为精神世界的卑微者。 对每个人而言,读什么书,什么时候读书,怎样读书,都有自我选择的权利,但既读书,就须将诱惑拒之门外,尤其有能力的人,还要尽量避免快餐化的阅读,避免跟风式的阅读。比如读经典之书,须是原原本本、逐字逐句读,单刀直入,取法乎上,唯此才能直截根源,探骊得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44ce0a1bc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