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

时间:2023-03-25 10:33: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广东少数民族—畲族

提纲:1广东少数的概况 2畲族的概况

3畲族的风俗习惯与文化艺术(节日,饮食,服装,歌舞等) 4相关景点

5畲族现状与发展

一广东少数民族的概况

广东是一个民族成份齐全的省份。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广东省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27万人,其中壮、瑶、土家、苗、侗等5个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6%。广东省有3个民族自治县和7个民族乡。而外省来广东务工、经商和从事其他各种活动的少数民族常住人口约67万人,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州、东莞、江门、中山、惠州等大中城市。

二畲族的概况

广东有这么多的少数民族,为什么只介绍畲族呢?因为各地的畲族都以广东的凤凰山作为他们民族的发祥地,传说他们的始祖盘瓠就葬在这里。畲族是中国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自称山哈,是广东所有民族中最接近自然的民族之一 。唐代居住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地区。包括畲族先民在内的少数民族被泛称蛮僚峒蛮峒僚。南宋末年,史书上开始出现畲民拳民的族称,意为刀耕火种,指的是畬族的生产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做民族划分之后,统一称为畲族畲族极少部分使用畲语,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90%的畲族接近于汉语客家方言的语言,但在语音上与客家话稍有差别,有少数语词跟客家语完全不同,也有部分操闽南语。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三畲族的风俗习惯与文化艺术

(一)节日

畲族比较特别节日是农历的三月三,其主要活动是去野外踏青吃乌米饭,以缅怀祖先,亦称乌饭节 。另外,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都是畲族的祭祖日。祭祖时要以两杯酒、一杯茶、三荤三素六碗菜,加上不同时节的餜。在节日期间除酒肉必不可少外,每个节日吃什么都有一定的传统习惯。但不论过什么节日都要做糍粑。成年人过生日除杀鸡、宰鸭外,也要做糍粑。 畲家很重视传统节日,重视祖先崇拜, 也很崇拜本族的图腾。

在畲族中,广泛流传着属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性质的盘瓠传说,传说他们的始祖盘瓠因为帮助皇帝平息了外患,得以娶其第三公主为妻,婚后迁居深山,生下三男一女,长子姓盘,次子姓蓝,三子姓雷,女婿姓钟,子孙逐渐繁衍成为畲族。这个传说不但家喻户晓,而且载入族谱,绘成连环式画像,称为祖图在节日里悬挂出来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祀奉甚虔。每一家族有一根祖杖,祖杖雕刻作龙头,这也是畲族图腾的主要标志。畲族居民现在仍以蓝、雷、钟为主要姓氏。盘瓠传说、盘王图腾以及蓝、雷、钟三大姓亦与瑶族相同,因此自古畲族的他称和部分自称中都有畲瑶瑶家山瑶瑶人等等跟瑶族密不可分的称呼。

广东畲族的祖先崇拜主要体现在“招兵”节和抬“篮大将”活动中。“招兵”是畲族一直保留的祭祖形式。传说“招兵”是缅怀祖先“盘护”驸王创世、祈求祖先神灵庇护、


除邪恶、销灾纳福、保佑子孙昌盛和六畜平安的一种祈福活动。相传畲族祖先盘护驸王在渡海杀敌时获各路天兵天将相助,得以顺利擒拿番贼。从此畲族有了此项祭祀活动,并沿袭形成民族习俗。凤凰山畲族凤坪一直都有做“招兵节”活动,村里至今还有一个师公专门司职“招兵”仪式。 (二)饮食

历史上畲族人民辗转迁徙,物质生活尤为简朴。畲族山区,水田少,旱地多,水稻种植较少,杂粮较多。他们普遍以地瓜米掺上稻米为主食,只是宴请贵宾时才用,喜食虾皮、海带豆腐等。尤喜饮米酒麦酒。所以它的饮食文化在酿酒文化上特别显著。米酒可以说是畲族人的生活必需品,以酒待客是畲族文化的一个缩影。据有关畲族饮食习俗的历史资料记载,畲族人素有“民嗜酒”的说法。他们不但在节庆之日喝酒、农忙之时喝酒,而且当有人到家中做客时,饭宴之时主人都会热情地捧上清香扑鼻的自酿“米酒”,以示对客人的欢迎。畲族人这种善饮酒、热情好客的风俗依然保存至今。畲族有着这样的谚语:“无酒难讲话”酒令云:“三字同头左右友,三字同傍清淡酒,若是左右友,示造清淡酒,若无清淡酒,难敬左右友”。有酒,就有话可说;有酒,朋友间就谈得更加畅快。在畲族文化中,“酒”起着人际交往、沟通、联络感情的作用。畲族的主食较为简单,请客时一般不会说请别人吃饭,都是说:“我家酒酿好了,请来喝上两碗吧。”喝酒时,主人会倒上米酒说:“酒是体个(自己)做的,请品尝。”接下来又会说:“酒淡不成敬意,一碗联友谊,两碗祝如意,三碗庆丰收,多喝几碗,延年益寿。”好友共聚喝酒时,开始是“甜言蜜语”,接着是“和风细雨”后来是“豪言壮语”,最后达到无所不谈的程度。可以说,酒在加强族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服饰

畲族的传统服饰,斑斓绚丽,丰富多彩。畲族服装崇尚青蓝色,衣料多为自织的麻布。现在畲族男子服装与汉族无异,而闽东、浙南的部分畲族妇女,服饰仍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衣领、袖口和右襟多镶花边,有穿短裤裹绑腿的习惯。尤其是妇女的发式与汉族不同。少女喜用红色绒线与头发缠在一起,编成一条长辫子,盘在头上。已婚妇女一般都头戴凤冠,即用一根细小精制的竹管,外包红布帕,下悬一条一尺长、一寸宽的红绫。老、中、青不同年龄的妇女,发间还分别环束黑色、蓝色或红色绒线。冠上饰有一块圆银牌,牌上悬着三块小银牌;垂在额前,畲族称 它为龙髻,表示是“三公主”戴的凤冠(传说中,高辛帝把自己的三公主许配给斩犬戎番王头有功的盘瓠)。冠上还插一根银簪,再佩戴上银项圈、银链、银手镯和耳环,显得格外艳丽夺目。 (四)歌舞

畲族民间传统舞蹈主要有祭祀、丧礼和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舞蹈。 畲族舞蹈多见于做功德、“拔伤”、“打癀”、祭祖等活动。主要是师公口吹龙角,手舞灵刀,在锣鼓敲打声中,边唱(或念)边舞,有独人、双人、四人或集体舞,舞姿舞步多为狩猎动作。

畲族民歌随处可见,以畲语歌唱的形式表达。每逢佳节喜庆之日便歌声飞扬,即使在山间田野劳动,探亲访友迎宾之时,也常常以歌对话。畲族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其中无伴奏的山歌是畲族人最喜爱的一种民歌方式。“双音”是畲族人擅长的二声部重唱的唱法,又称“双条落”。 族人民喜爱唱歌,内容丰富多彩 ,最为普遍传唱的是长篇叙事《高皇歌》(亦称《盘瓠王歌》)。歌中叙述盘瓠非凡身世及其经历业绩和民族起源 。畲族民歌的唱腔、曲调均受各自居住地区汉族方言的影响,日渐地域化。居住在凤凰山区的畲族,民歌明显地受潮州方言的影响,丰顺县畲族民歌则受客家方言的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45609acd1f34693daef3e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