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有几伏,分别都是什么时候 大暑是几伏:初伏 2022年大暑的时间是7月23日,处于初伏的时候。 2022年初伏时间:2022年7月17日——2022年7月26日,为初伏,10天 2022年中伏时间:2022年7月27日——2022年8月15日,为中伏,20天 2022年末伏时间:2022年8月16日——2022年8月25日,为末伏,10天 三伏的具体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二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所以大暑有谚语云:“大暑热难当,知了叫不停。抓紧搞双抢,防暑最重要。”从夏至开始,地表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等到大暑的时候,气温刚好升到最高。 大暑是三伏天吗 大暑和三伏是两个概念,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而三伏的概念是根据节气和干支共同决定的。 夏至三庚数头伏,就是说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入头伏开始,每10天算是一伏,入伏后头10天是初伏,第二个10天是中伏,第三个10天是末伏。 我们古代的干支纪年法,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每一个时辰都用干支来表示,这叫生辰八字。夏天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看夏至之后的每天的干支,每10天会有一个庚日,第三个庚日,有可能是夏至之后的第20天至30天之间,所以每年都是不固定的。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 第 1 页 共 3 页 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少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至的"三伏"。 而大暑节气,是一年之中最热的节气,古书《二十四节气解》中说:“大暑,乃炎热之极也”。这足以说明了这个节气的炎热程度。“大暑”期间之所以炎热至极,是因为自入夏以来,地面上白天从太阳光中吸收的热量多于夜间散放的热量,热量不断积累,到大暑期间,所积累的热量达到了顶峰,所以大暑最为炎热。 头伏、二伏,横跨大暑,一般为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三伏时虽已立秋,但天气仍然炎热,因而又有“秋老虎”之称。因一伏、二伏、三伏天都很热,所以称“热在三伏”。 大暑节气怎么养生 1、防情绪中暑 按照中医“天人相应”之说,气候变化会引起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会产生心烦意乱、无精打采、思维紊乱等异常状态,这是“情绪中暑”引起的。现代医学认为,人的神经细胞对夏日气温、气压和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变化高度敏感,高温气候会影响人体的情绪调节功能,继而影响大脑的神经活动和内分泌的激素分泌,于是产生一系列类似“中暑”症状。 一旦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恶心等中暑先兆,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处休息,给病人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高温作业或易中暑人群,为了以防万一,平时也可以适当吃点藿香正气水。 为防“情绪中暑”,一旦火气上来,可以采用心理暗示和“心理纳凉法”等方法调整自己的情绪。 2、补水宜喝粥 在大暑节气养生,首要是补水。此时节喝药粥能补气清暑,健脾养胃。 李时珍曾言,“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度暑粥”常选用粳米、绿豆、薏苡 第 2 页 共 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4628002cf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