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盲人提灯”的故事,三种立意,你认为哪个好? 三个“盲人提灯”的故事,三种立意,你认为哪个好?海城 · 三个“盲人提灯”的故事,三种立意,你认为哪个好?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盲人辞别朋友时,他的朋友给他一只灯笼。盲人说:“我不需要灯笼,无论明暗对我都是一样的。”朋友说:“这点我知道,但如果不带的话,别人也许会撞到你。”这位盲人听后便打着灯笼回去了。走着走着,突然有人撞到了他,他生气地说:“难道你看不见这盏灯笼?”路人指着灯笼说”:老兄!你的灯早已经熄了。” 要求全面审读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立意: 盲人根本看不见,却提着灯笼行走,原意是讽刺一个人不用脑子思考,尽做一些多此一举的事。也可翻出新意:盲人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自己,不会误撞到自己,这样就可保护自己的安全。盲人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帮助了别人,为他人着想,实际上也能惠及自身,为善至乐。 从朋友提建议到最终路人撞上盲人的角度看用心与效果之间是有距离的。 适用范围:用心与效果、付出与回报、帮人与帮己。 参考立意:1.要换位思考。2.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3.帮助别人应从他人的实际出发。 其他角度:1.为善者至乐。2.予人方便,予已方便。3.给予就是获得。 参考拟题:《推己及人,点亮心灯》《再次点亮你的灯笼吧》《彼所不适,勿施于人》《助人者自助》《为自己也是为他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贵州省八校联盟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命题:遵义四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有则民间故事,一位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总是手提一盏明亮的灯笼。别人总觉得很奇怪,不时发出风言风语,有人说他是痴呆症患者,也有人责怪他说:“你自己是个盲人,眼睛已看不见,白天黑夜不是一个样吗?何必多此一举?”后来,盲人终于道出了心声:“我黑夜提灯笼不是照明自己而是照亮别人,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撞倒我。这样,我既保护了自己又保护了别人。” 这则故事的中心思想十分明确,即盲人的心声。 盲人提灯笼故事 有一个僧人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僧人被行人撞了几次。他继续向前走,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候旁边有人说:“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僧人被那个人的话吸引了,等那个打灯笼的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到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僧人更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是为了迷惑别人,不让别人说你是盲人吗?”盲人说:“不是的,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了和我一样的盲人,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晚上我就打着灯笼出来。”僧人感叹道:“你的心地多好呀!原来你是为了别人!”盲人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自己!”僧人更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人碰撞过?”僧人说:“有呀,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留心碰到了。”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我了。” 读完这则故事,很多人悟出的是这样一个道理:首先帮助了别人,其次也帮助了自己,帮助别人的结果是帮助了自己。 但是,转换一个视角,盲人的行为是否也可以堪称为自欺欺人呢?假想,如果盲人走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半路上灯笼里的蜡烛被风吹灭了,盲人却浑然不觉,依然在心里笃信着自己的理念“灯笼是自己的依靠,可以照亮路途,也可以照亮别人。”那么这盏被风吹灭的灯笼还能起到保护盲人的作用吗? 巴金的《爱尔克的灯光》中一句话:“黑暗来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灯光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这似乎于直白的话语,却蕴藏着实实在在的分量和丰富的内涵,引人深思。“自以为灯,自以为靠”。一个人的心智要像灯一样照亮自己,才不至于走入黑暗。 博文: 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到了,很是奇怪,就问他:“你又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那个盲人认真地回答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当然不是为自己照亮道路,而是为了给别人照亮,让他们能看见我,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 以下是不同人对故事的不同理解: 【学生】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独自一人在漆黑的路上跋涉,是多么危险,这是,你应该点燃心中的明灯,为别人照路,也照亮自己,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别人也就会帮助你,所谓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老师】 “同学们,盲人挑着灯笼,是给别人照亮,为别人着想,他帮助别人其实也在帮助自己。”我语重心长地说。学生们听得极其认真。我接着说:“我们生活在集体之中,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而更应该处处为别人着想。你爱别人,别人才会爱你;你和别人情同手足,别人就会待你亲如兄弟。我们人人心中应该有盏‘明灯’啊!” 【企业工人】 盲人之聪让人顿悟。朴实无华却又寓意深刻的一句“既帮助了走路的人,又保护了我自己”,不免让我们想起再熟悉不过的“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伤害”这条“三不伤害”的安全生产准则。在众多的事故面前,首先致命的就是缺乏高度的自我防护意识。作为普通公民,我们要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深深根植于脑际,才能真正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我们在作业过程中做到自己不违章,而且还应及时提醒、制止他人违章,真正做到“三不伤害”,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唤醒人们的生命意识,保障企业的长治久安。 【公司管理者】 很多问题的发生往往是因为双方的误会。在发生问题的时候,首先应该多想一想自己的责任,盲目的责怪别人只能将问题搞得更加复杂。特别是在自己的薄弱环节上,更应该多一些反省,少一些推诿。 【机关干部】 这个故事深刻地启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既需要自己不违规、不违章,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同时,不对他人产生危害;同时,也要时刻提醒他人注意,以防因他人违规违章而危及自己。这样的自我保护理念,对于加强廉洁自律具有借鉴意义。 【艺术家】 命运把他们眼前的世界夺走,他们却在黑暗里找到心灵的光明,这光明由心而生,却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4c9ba91a2161479161128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