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10课《二泉映月》课文

时间:2023-01-31 22:02:2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五年级下册第10课《二泉映月》课文

二泉映月

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野花遍地。山脚下有一股涓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傅来到泉边赏月。天上明月高悬,水面月光如银,师傅静静地倾听着泉声。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声,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师傅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十多年过去了,师傅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靠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呀!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边。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傅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抓起胡琴,拉弓抚弦,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傅,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熬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


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明月……

从此,这首不朽的乐曲——《二泉映月》便回荡在无锡的大街小巷,传遍整个神州大地。

《二泉映月》教材解读

乐曲浅析乐曲流畅婉转,意境深邃,流露出伤感怆凉的情绪和昂扬愤慨之情。表达了阿炳对辛酸现实生活的沉思,寄托了对生活的'爱和憧憬,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在这首乐曲中,阿炳借无锡惠山胜景“天下第二泉”,抒发了自已饱经辛酸的一生,流露出对坎坷命运运的愤懑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此曲纯粹是感情的自然流露,旋律优美婉转,质朴动人,平静深沉而不乏昂扬之志,缠绵哀怨而饱含愤慨之情,充满浓郁的江南风格。

这是一首用变奏、衍展手法写作的作品。开始是一个感怀,叹息般的引子,接下来是第一主题,旋律在二胡的低音区进行,低沉压抑,表现了作者心潮起伏的郁闷心情。第二主题和第一主题对比鲜明,利用不断向上冲击的旋律和多变的节奏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的激烈控诉,展现了他不甘屈服的个性。

这两个主题共做了五次变奏,第一变奏中将每一主题进行了压缩,第二主题却大大扩充,激动有力。第二变奏中第一主题扩充为两个乐句,第二主题则用离调手法加以发展,将情绪推向新的高度。第三变奏迂回平缓,为高潮出现做了准确,第四变奏中第二主题犹如层浪叠涌,表现了阿炳内心积愤的尽情迸发。旋律在高音区煞住后突兀下沉,第五变奏是以全曲最低音开始做为尾声,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

主题的变奏随着旋律的发展,时而深沉,时而激扬,时而悲恻,时而傲然,深刻的展示了作者的辛酸、苦痛、不平与怨愤。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4dc99467d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