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读后感? 最近老师布置了很多篇读后感,不知道怎么写`教我一下. 写读后感可以使我们加深对所读文章的理解,促使我们把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思想、生活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教益。下面我们结合一篇读后感介绍一下它的写法。 读《卖油翁》有感《卖油翁》这个故事,说的是古代有个叫陈尧咨的人,擅长射箭,百发百中。他因此而感到自豪。一个卖油的老人看了,只是略表赞许说:“无它,唯手熟尔。”他把油葫芦放在地上,用一个铜钱盖住葫芦口,将油通过钱孔灌入葫芦中,葫芦灌满了,钱孔却没有沾上一滴油。他自谦地说:“我亦无它,唯手熟尔。” 这个故事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熟能生巧,只要经过刻苦练习,达到精熟,任何本领都是可以掌握的。我们常常看到,老农能预测风雨,善于治理田地;工人能操纵机器,加工出精密的复杂的零件;演员能扮演各种角色,做出生动的表演;画家能运笔自如,画出最新最美的画图..对此,人们总会发出种种赞叹,称他们是“天才”。 岂不知这一切并不是天生就有的,都是他们勤学苦练,长期积累经验,达到熟练的结果。 我们有些同学常常羡慕那些学有专长,身怀绝技的人。自己也想试一试,今天学一会儿提琴,明天练一练画画,但是浅尝辄止,一碰到困难就放手不干了。叹息自己缺少音乐和画家的天赋,结果总是一事无成。其实这些同学的脑子并不笨,有的人玩起扑克来是常胜将军,但在数学竞赛中却是倒数第一名,说到底是后者不如前者那样练得多,没有达到“手熟”的缘故。 掌握一种技能,获得一种本领,其实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只要勤学苦练,就能达到精熟。我们青年人不应该自暴自弃,只要树立信心,勤奋起来,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学有所成。 这篇读后感,在开头部分,首先概括了一下所读文章的内容,然后指出:《卖油翁》一文向读者揭示的就是“熟能生巧”这个道理。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准确地把握所读文章的主题,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主题抓得准,感想才能正确发挥;主题抓得不准,感想就会文不对题。比如,有的同学把《卖油翁》的主题理解为有本领的人也不要骄傲自满。然后围绕骄傲与谦虚的问题大发议论。感想就与原文脱了节。 这篇读后感的后一部分是通过广泛联想,结合实际,谈自己的感受。文章由卖油翁联想到农民、工人、艺术家、画家,指出他们的本领也是通过勤学苦练,达到熟巧才获得的。然后结合同学中的例子,指出有些人之所以一事无成,并不是天赋差,而是浅尝辄止,没有达到“手熟”的缘故。用正反两方面的实例,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最后再一次强调:“掌握一种技能,获得一种本领,其实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只要勤学苦练就能达到精熟。”这一部分写得既紧扣主题而又真实具体。 结合实际,广泛联想,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不善于联系实际展开联想,感受就无从产生,但是联想也要注意不要脱离所读文章主题所规定的范围,否则写出的感想就不着边际。 有的同学说,只读一篇文章,主题比较好抓,联系实际也容易。如果读的是一本书,书中的思想内容表现得比较复杂,可联想到的事物又很多,怎样写读后感呢?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抓住书中使你感动最深的地方,集中在某一方面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想,而不要面面俱到。例如美国作家斯诺写的《西行漫记》,记叙了我国许多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表现了他们多方面的崇高品质。一个同学读了以后,写了一篇叫《说胆》的读后感。 他从书中摘引了这样一些片断: “邓发,国民党悬赏五万元要他的首级,但他却依然活跃在敌营中心,不把追缉他的特务放在眼里。” “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周恩来的首级,可是周恩来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一个哨兵。” “毛泽东,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他却光着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街上走。” 由这几个片断,作者谈到:这些描写使我看到了,真正共产党人身上的一种特有的、但不以此而炫耀的东西,那就是胆量。接着围绕胆量联系实际展开议论,指出在今天,我们仍然要学习革命先辈在对敌斗争中那种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这样写既集中又有深度。读大部头的作品,我们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写读后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500ebe912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