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读后感》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写读后感,使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良好阅读习惯,读后感教案。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会写读后感。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读后感” 二、初识“读后感” 1、出示范文《 读<有的人>有感 》 2、学生交流 提示:首先看读后感的结构;其次看读后感的内容 3、理解“感点”。 感点就是读完了文章后最使你感动的那一点或方面,也叫“观点”或主题。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4.学生展示交流结果 5.教师指导并总结,出示ppt 明确:读后感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四个方面,概括为:引、议、联、结。 师提问:何为“引”,何为“议”,何为“联”,何为“结”呢?(抽生回答) 明确: “引”就是对所读文章内容的叙述。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引得内容如所读课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文的内容概要。也可以是课文的一个片段或一句话。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不能是整篇文章的复述或摘抄。 “议”就是评议所引内容。 对你所读文章中人物或事件进行简单的评价,也就是对文中的人物或事件 你有什么看法,体会到了什么?让你懂得了什么? “联”就是联系生活实际。 再好的评价,再多的感受,如果不能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那么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显得空洞无味。所以必须把感受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做一下对比,我们的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或者见到过和课文中所写的相类似的情况,我们又是怎么样做的呢 ④“结”就是总结我怎样做。对课文内容有了评价,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出了例子,找出了自己的差距,那么我们今后该怎样去做的,这就是读后感的总结部分。那么谁能说说根据你所读的文章,所得到的感受,你今后要怎样去做呢? 三、探究“读后感” 1、从文体上区分:记叙文与议论文 前面讲的是记叙文“引、议、联、结”,下面是议论文的“引、议、联、结” "引",即有针对性地引原文内容,从而引出观点,即中心。这里的“引”还存在一个繁简(即多少)的问题。如果原文内容较多,则一定要注意不可全文照引,只能概述其大意;如果原文内容较少,则也可照引原文。 “引”作为第一个环节,是下文写感想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议”是读后感的第二个环节。所谓“议”指对原材料略加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即论点。 论点提出以后,接下去便是读后感的第三个环节——“联”。这里的“联”有两重意思,一是联想,二是联系实际。联系实际也就是联想,所以“联”归根结底,还是“联想”。 联是读后感的主要部分,它是用来论证论点的,联就要由此及彼,联系古今中外,或现实生活中相类或相关或相反的现象(事例),对论点加以论证。 ④“结”是读后感的第四个环节,也是文章的结论,它要从说明原文给人什么启示的角度,提出看法,总结全文。因而,结论一般要再提出原文内容,呼应文章开头。 2、指导如何拟题与如何开头 3、学生尝试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找感点、拟题、列提纲。 4、阅读范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找差距。 四、畅谈“读后感” 1、推荐文章《背影》学生阅读。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3、全班交流写“《<背影>读后感》”的提纲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谈个人阅读感受,如联系实际、进行对照、运用联想等方法谈感受。 五、学写“读后感” 默读例文《谈读书》,试着写一篇读后感 六、老师总结 罗曼罗兰说过: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发现自己,检查自己,超越自己。学写读后感,了解写读后感的形式、会写读后感还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要通过写读后感,养成边读边思的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把作者丰富的、内敛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使我们的认识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希望这节课对大家今后的阅读有所帮助! 七、板书设计 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2ea9d4e960590c69fc376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