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作者:王春福 金淑红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16期 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王春福 沧州师范学院 金淑红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很多地方本科院校提出了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口号,也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仍然存在着诸如人才培养方案特色不明显等问题,表明现有的培养模式不利于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0-4;G64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4-0-02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上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地方本科院校设立了财务管理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但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地方本科院校应当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趋势,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同时也促进财务管理专业进一步发展。 一、当前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方案特色不明显 教育部对财务管理专业确立的培养目标是: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这个目标是针对所有高校而言的,包括研究型高校,也包括应用型高校。地方本科院校在确定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很多是模仿甚至照搬照抄建校时间长的研究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其结果就是导致人才培养方案过分偏重于理论方面,忽视了动手能力、应用性、创新性能力等实践方面的提升,对人才培养目标把握不准确,不能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 理论课程方面,有的地方本科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不对人才能力需求状况进行社会调查,而是照抄其它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了不适合社会需求的课程,还有的院校不同课程存在着很多重复的地方。实践教学方面,财务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要的重要环节,有的地方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比较重视理论性,对实践教学重视不足,从人才培养方案学分结构占比来看,实践技能学分在总学分中占的比例太少。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也有部分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设施配备不足的原因,还有缺乏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原因。因为在在教学中偏重于理论知识,而在实践教学环节存在较大不足,未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导致学生在就业后不能很快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适应。此外,必修课比例较大,选修课程较少,给学生造成知识框架的固化,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教学方法落后 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面对现实的企业环境时,能够灵活运用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把这些知识和技能记在脑子里。当前多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在教学时,一直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不能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很多地方本科院校虽然建起了实验室,也在企业合作建立了实训基地,但没有充分发挥实验室、实训基地的作用,实践教学效果有限,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较大提升。 (四)财务管理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很强,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在教学中应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从目前很多地方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却不容乐观,一方面财务管理类教师十分紧缺,一方面在职的老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其原因一是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高层次财务人员本来十分紧缺,二是这些经验丰富的高层次财务人员已经有了较好的待遇,不愿意辞去现有工作而到学校当教师。而在职的教师大多是在大学或研究生毕业后直接来到地方本科院校任教,没有在企业实际从事过财务工作,因而没有财务工作实践经验,那么授课时就会讲理论多。以上种种情况,都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严重制约和影响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对策建议 (一)人才培养方案要凸显地方本科院校的特色 地方本科院校应以服务地方为宗旨。地方本科院校在地理位置上一般位于地级城市,多属于省管院校。学生主要来源于本省,就业主要面向本省的中小企业、银行、保险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从事出纳、财务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岗位的工作。因而,学校进行人才培养必须结合院校所在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了解本省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考虑如何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建设的需要,结合地方经济特色培养应用型人才。学校应选派校内的专家,并从企事业单位中聘请财务管理工作经验丰富的高层次专业人员,共同组建专业委员会,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在构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时,应根据学生就业单位的财务岗位的实际需求,确定从事这些岗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拥有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从而确定科学的、特色明显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本科院校要培养财务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是将新招聘的教师先派到企业实习一段时间,二是鼓励在职的教师到企业去企业实习,这两种方式下,要与合作的企业协商好,实习的教师必须是在与财务管理有关的岗位,而且要加强对这些教师实习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三是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聘请企事业单位或会计师事务所中经验丰富的财务管理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让他们给学生上实验实训课,或让他们给学生开展专题讲座。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尽快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三)科学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体系 在理论课程方面,应做好有关课程的协调工作,教师在编写教学大纲时,做到课程内容不重复。还要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变化,及时增减有关课程。适当加大选修课程所占的比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在实践教学方面,应增强对实践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摆到重要的位置,从校内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两个方面着手,建立全面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在校内实践教学方面,一是做好课内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对所学课程的理论知识;二是做好集中实践教学,一般在学完某一门课程后进行,让学生利用具体的会计数据,运用所学课程的知识对数据进行加工,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在校企合作方面,选择实力强、信誉较好且与本校财务管理专业对口的大中型企业作为专业实践基地,定期输送学生进入相关企业进行学习实践,增强学生对专业综合知识的理性认识,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三是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引导学生建立创新创业意识,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校应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增加资金投入,并探索更多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还要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参加会计技能竞赛、大学生创业模拟竞赛等等,通过多种渠道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创业能力。 (四)改革教学方法 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必须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这就要改变现有的传统教学方法。一是加强情境教学法,教师应精心设计,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处在更加接近企业实际业务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加强案例教学法,教师应积极采取多种途径编写或取得案例,提高案例质量,强化学生对财务管理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单纯由教师讲解的模式,鼓励学生利用财务管理知识独立思考,针对案例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莹,陶元磊,李阿娇.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业会计,2014(6):118-119. [2]安铁雷.新建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经济师,2015(2):248-249. [3]吴克平.转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宜春学院学报,2016(4):121-124. [4]郑旭丹.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6(10):15-17. 作者简介:王春福(1966-),男,汉族,河北东光县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研究。 金淑红(1966-),女,汉族,河北东光县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5fd99957c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