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的考查角度及答题方法

时间:2022-08-22 04:03: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考诗歌鉴赏的考查角度及答题方法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中诗歌鉴赏的考查角度 2)掌握每类题型常见的答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每类题型解题方法的实际操作 2)有理有据的多元化解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画廊中一道靓丽的风景,内容丰富多彩,艺术炉火纯青,无论是仰天长啸,还是低眉信手,无论是边塞风雪,还是田园风光,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二、高考追踪

高考对诗歌的考查一直情有独钟,在《考试说明》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那么命题者往往从哪些角度来设计题目对这些内容进行考查呢?今天这堂课我们对此一起来做个探讨。

三、分析角度 (一)杜甫曾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也曾留下了“推敲”的千古佳话。诚然,个别字词用得好,让全诗境界全出,甚至成为全篇的灵魂,被称为“诗眼”。我们先来看这首诗:

渡桑干 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问题:诗中的“霜”字有哪些含义? 1、先请学生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2、学生思考并写下答案。 3、请学生发言,点拨启发。

4、多媒体展示答案,学生比较自己的答案:1)是“年”的代称,“十霜”表明作者客居时间之长;2)点明诱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季节;3)以秋霜的冷清与肃杀象征着作者久客并州的孤寂。

5、小结:对字词的理解可由浅入深,由字面意思到深沉含义即比喻义或象征意义。

(二)字词离不开句子,那么对诗句的鉴赏呢?来看李白的一首诗:

听蜀僧睿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1 / 3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问题: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的理解。 1、和学生一起解读前三联。 2、学生自由讨论第四联。

3、学生发言,并小结:解读诗句可抓住诗句中的重要字词及景物。

4、多媒体展示答案,学生比较自己的答案:诗人听完蜀僧弹琴才发现不知从几时开始,青山已罩上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用时间流逝之快说明作者沉醉于美妙的琴声之中,从侧面烘托蜀僧技艺之高超。

(三)诗歌内容的选择,形象的塑造对作者而言是了然于胸的,但有些诗的内容不是很明确,这就为考查提供了条件,也为我们多元化解读提供了空间。一起来看下面这首词: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问题:关于这首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是写“游子”,有人认为是写“思妇”有人认为两者皆有,说说你的看法。

1、老师点拨,应注意“长亭”这一意象和词中人物的动作,学生分组讨论。 2、请学生发表观点并阐述理由。

3、多媒体展示答案的语言组织:A.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B.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C.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4 小结:诗歌的人物形象可由人物的言行,肖像,神态等来分析。

(四)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可以进行个性化解读,但要依据文本,有理有据,不可无中生有或人为拔高。来看杜甫的一首诗,如何鉴赏诗歌的主旨: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 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 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 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 不必取长途。

问题: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有人认为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那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1、和学生一起解读全诗,补充写作背景,抓住“落日”“老马”这两个意象所表达的含义。

2、请学生思考并组织答案。 3、请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4、多媒体展示答案,学生比较自己的答案:A. 自强不息。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希望自己像老马一样实现自己的价值,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流露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B. 怨愤之情。诗中颈联写到“落日心犹壮”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

2 / 3


但不被重用,结尾两句借用典故,说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5、小结:鉴赏主旨应把握全诗内容及知人论世。

(五)一个诗人的风格,从整体上看是稳定的,但只是相对而言,比如杜甫,杜诗的整体风格是沉郁顿挫,但也有清新淡雅之作,如《客至》。所以,某一风格的诗人的特例往往是考查的热点。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问题: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做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1、集体朗读,整体感悟这首词的风格。 2、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组织答案回答。

4、多媒体展示答案,学生比较自己的答案:①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了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机,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舒畅;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别有一种乐观。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是旷达之语。②不同意。起笔写花之凋零,青杏尚小,为整首词奠定了悲凉的氛围;二、三句虽有情趣,但却以乐景衬哀情;四句一“又”字说明词人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惜春之情油然而生。“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天涯何处无芳草”真是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5、小结:鉴赏风格应了解诗人的主体风格并结合具体的诗歌作品来分析。 通过这堂课我们了解了高考诗歌鉴赏主要从字词、句子、形象、主旨、风格等角度来考查及解题的一些方法。希望对大家鉴赏诗歌有所帮助。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62812934a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