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军》知识点 《南安军》 一、简介 文天祥(1236年6月-1283年1月),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2],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二、故事背景公元1279年(帝昺祥兴二年),南宋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在五月四日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庾)时写此诗。 三、理解诗义解释:梅花南北路:大庾岭上多植梅花,故名梅岭,南为广东南雄县,北为江西大庾县。采薇: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当周武王伐纣,二人扣马而谏,商亡,逃入首阳山,誓不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译文:由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风雨打湿衣裳。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临时落入敌手,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夷齐,吃野菜充饥等死。 四、作品赏析“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略点行程中 1 / 3 的地点和景色。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岭(梅岭)的南北两路。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比,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袭上了他的心头。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独,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格外沉痛。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原来可以回到家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家乡而如同不归。这两句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而两“出”字和两“归”字的重复对比,更使得声情激荡起来。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文天祥站在岭上,遥望南安军的西华山,以及章江,慨叹青山与江河是永久存在的,而城郭则由出岭时的宋军城郭,变成元军所占据的城郭了,所悬之旗也将随之易帜了。这一句暗用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和丁令威的“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犹是人民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诗人文天祥宁愿绝食饿死在家乡,也不与元兵合作。诗人时常梦见自己像伯夷、叔齐一样在首阳山采野菜为生。这句诗用了伯夷、叔齐故事,商朝亡国后,宗室伯夷、叔齐二人,不食周粟,逃进首阳山,采野菜充饥,最终饿死在山上。从广东开头,文天祥就开头绝食,预备饿死在家乡,绝食八日依旧没事,就连续进食。就在文天祥写《南安军》的同一年十月初一晚上,文天祥被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653733708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