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跟的拼音 脚跟的拼音是 jiao gen,作为偏旁部首时应读作 ji。“跟”字在口语中有两种用法:其一是名词,如“旗杆”;另外就是动词,表示先于某人或事物而行动,带有“紧随、追随之义”,还有比喻义。本文讨论前者。“跟”在古汉语里指后面接续之词或词组,例如《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僖子谓齐侯曰:“请复会于潘,以待公孙也。”这里“会于潘”当指桓公等与诸侯会盟。《说文》:“潘,潘侯,晋之大夫,夏诸侯也。”“会于潘”即与桓公及诸侯会盟于潘,后来泛指诸侯间的聚会,同样,“跟”也可以解释成后面接续之词或词组,例如《周礼·地官·小司徒》:“甸师之职,掌邦国都鄙及四郊之地。凡国野、四郊之政令。令四方百里内外,耕者皆为里,乡、邑、聚、邑里、聚里、邑里。各随其地,各入其疆。…凡行马之地,随地各得之以马,凡随车之地,亦得之以马。五十里为间,甸师得之以随地,乡师得之以随方。四方之民欲居者,使治地而得之。”这段话里的“跟”便是指后面接续之词或词组,类似现代汉语中“后缀”(多由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含义。因此,将脚跟之“跟”视为连绵词更符合古汉语的实际情况。“跟”又写作“踵”、“步”、“逮”等,但都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后缀”,它们和连绵词完全无关,而且没有一个常见于唐宋以后的典故。现存的最早记载该连绵词的典籍,是《尚书·舜典》:“予若稽古帝尧,曰放勋”,其中“跟”字出现了七次。《史记·五帝本纪》:“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 1 - 三战,然后得其志。”按《史记索隐》所引东汉郑玄《礼记注》称:“步,读为踵。”唐朝孔颖达疏证《春秋左传正义》:“步,音踵,犹今云步趋也。言追踪轩辕之迹。”显然,唐人以后的注家对“跟”字的认识已经与古人不尽相同了,他们明确把“步”看做“踵”的异体字,并据此造出许多新字,再加进去很难区分开来。到了清末,王国维根据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等形体结构特点,提出了“古无舌上音”的观点,这才给“跟”字下了定义。至于“跟”字究竟属于哪一类,则要依靠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研究工作了。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6689387c2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