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历程就是一个心路历程。人的一生与其说是一个时刻面对外界环境作出自己的动作的过程,不如说是一个时刻在调整自己的心理、思想认识、态度的过程。 概括人的一生,有些人作出不凡的丰功伟绩,有些人却默默无闻;他们所走过的道路,有的曲折起伏,有的波澜不惊;他们所作的事情,有点可圈可点,有的不值一提。世人更倾向于从上述方面去概括他人,去点评他人,在我看来,到不如研究一个人的心路历程更有价值。 人是环境的造就物,如同一句话所说:时事造英雄;人同时也是自主抉择的产物,面对同样的抉择,有些人造就了英雄,有些人造就了狗熊。关键的差别就在于在那一刻他自己的心理决策。为什么有些人成为英雄,有些人成为狗熊,研究他们的心路历程更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真相。获得了对真相的理解,就有益于我们学习和自我提升。 对于心路历程,大多数人都从幼年、童年、青年、成年的阶段进行划分,或者从关键事件对人的心理影响的角度去考量,这些或许都有道理,我也不能对其进行批判或否定,只不过我想提出一个新的角度:心理舒适区应该是一个研究心路历程的新指向标。 何谓心理舒适区?心理舒适区就是让人从心理上觉得舒适、愉快的外界环境氛围。必须明确,心理舒适区不是一个纯粹存在于思想认知方面的虚无领域,而是现实环境条件。这个条件具备以下特征:可控(安全)、稳定(维护成本低廉)、优越于他人(一定的满意度),从而会让处于其中的人的个体心理上觉得舒适。 不同的人,对于心理舒适区的理解差别会非常大,比如勤劳的农民对于风调雨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劳动就会有所收获的环境条件觉得舒适,而懒惰的人则对此并不觉得舒适,他们期望的是天上掉馅饼那样的不劳而获而不愿付出辛勤劳动;有些人满足于现状,有些人会觉得不停挑战自我的过程更为舒适;道家曰出世,其实就是脱离现实环境营造纯粹思想虚无境界的的心理舒适区,佛家曰入世,其实就是说现世不会舒适,想要舒适就要寄托于来世。儒家曰中庸,其实就是说舒适不舒适,你自己来调节。 心理舒适区两大功用:一个是体现人生价值,一个是逃避社会现实压力。之所以说心理舒适区体现人生价值,是因为心理舒适区无论如何都是通过个人努力得以实现的产物,也就是个体之前阶段价值的体现,让我们觉得舒适,可以享受;之所以说逃避社会现实压力,是因为环境在不停变化,现在的舒适区肯定不能是一直觉得舒适的条件,必然面临更多的挑战会变得不舒适,而心理上一旦产生惰性,就会导致停留在现有的舒适区上从而忽略这些让人觉得不舒适的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和压力。 人的心路历程,其实就建立在从一个舒适区到另外一个舒适区的调整过程当中。觉得舒适了,就适当停留一下享受自己的付出换来的成果,觉得不舒适了,就奋发努力改造环境营造新的舒适区。 影响对心理舒适区的定义的,是一个人的价值观。正是因为价值观的不同,才会导致同样的环境条件有些人因为满足而觉得舒适,有些人觉得不满足而不会感到舒适。 影响心理舒适区的变化的,是外界环境的改变。原来觉得舒适的环境因素发生了变化就会让人觉得不舒适,可惜的是,这种变化时时刻刻在发生而且不可抵挡。 影响一个人是否努力去营造新的舒适区还是停步不前的,是这个人的一些性格特质,其中最重要的是勇敢和勤劳。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鲁迅先生的话语高度概括了勇敢的特质才能影响人正视而不是忽视环境的变化;而勤劳才能促进促进其付诸于行动,惰性只会促使其停步不前。 从积极的人生角度来讲,人应该正视和重视环境的变化,不停的调整自己的行动,挑战和超越自己的心理舒适区,才能获得更大的人生成就和价值;从社会功利角度来讲,然应该善于把握心理舒适区,有选择的决策环境变化对于欲望的影响,才能够把握幸福市场满足而快乐。这两者如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7669e0367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