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器官移植现状_医学论文 - 经典论文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国内外器官移植现状_医学论文 - 经典论文 (文章一):器官移植论文 分析器官移植给我们带来的问题 随着医学科研工作的迅猛发展、医学理论和医疗技术的突破、仪器设备的不断创新,器官移植在医疗中越来越占据更重要的地位。,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快速发展,无数曾经无法治愈的病人通过器官移植手术获得了“新生”。器官移植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直到最近几十年,才在技术上真正有所突破器官移植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给广大病人带来了福音,使人类日益远离疾病的痛苦和死亡的威胁,在延长生命时间和提高生命质量两方面为人类提供了巨大福祉,但器官移植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障碍,与此同时,它所产生的伦理和社会问题同样引发了各个方面的深刻讨论,这无疑是其发展中遇到的挑战之一。 首先,器官移植中器管的分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器官是一种稀有的卫生资源,因此不可能按需分配。其分配标准一直是伦理学讨论的问题之一。 器官移植是救命的技术,而不应该是用来赚钱的技术。优先分配给谁?如果仅依据支付能力来分配器官这种稀缺资源,造成器官移植这种技术仅能为富人享有,将穷人排除在外,这是不公正的。政府、社会、医疗机构有责任使穷人也能得到这种技术服务。公平、公正和公开原则是人体器官移植的基本要求.通过对我国器官移植资源分配的现状、提出实现我国器官移植资源分配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对策.首先,建立一个以医学器官移植专业协会为主的全国统一的人体器官供求信息库.其次,制定我国人体器官移植患者排序和人体器 官分配的原则.最后,在设立伦理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专门管理和监督机构,以期实现我国器官等稀缺卫生资源分配的真正公平. 其次,在器官移植中存在着伦理问题。第一,关于知情同意的伦理学问题,这是器官移植的首要伦理问题,除了烈性传染病和某些精神病以外,所有的医疗活动都需要建立在受术者知情自愿的基础之上,这也是现代医学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实践原则。知情同意对于供体而言,就是强调自愿捐献,从尸体上摘除器官和组织,一定要有生前自愿捐献的书面或口头遗嘱;对于活体捐献者,知情同意更是不言而喻。目前一般来源于受者的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或自愿献出器官的健康者。如果接受者是至亲,而且处于关键时刻,合格的捐献者可能感到压力很大或者被迫成为一个捐献者。他们可能不想成为一个捐献者,但他们可能在巨大的压力下这样做,如果他们不选择这样做,便有一种沉重的负罪感。所以人们必须关心确保给予预计的捐献者以进行自由选择所必需的心理和伦理空间。第二,器官来源的伦理学问题, 活体供体器官被摘除以后自身的健康会在一定程度上受损,据报道迄今已有20%的供肾者死于单肾切除,还有大量的移植中心报告活体供肾者切除一个肾后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健康人提供器官,要作出自我牺牲,要冒出现并发症和危及预期寿命的风险。供体“舍己救人”的精神值得提倡,但必须同时考虑其基本的健康利益不受侵犯。活体供体的另一个伦理问题是器官的商业化。器官作为一种稀有的卫生资源,是供不应求的,供体器官选择就成为器官移植的关键性问题。哪一种收集方式更符合伦理道德和法律呢?是自愿捐献是推定同意,还 是商业化交易?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现在甚至有些医院的卫生间门板上公然出现卖肾的广告,甚至某些国家暗地里有器官贸易中心或肾脏贸易市场,有钱人可以买到活体器官;甚至个别国家有专门绑架人口、取出脏器贩卖的匪帮,以及有个别医生滥用脑死亡获取器官而被追究法律责任等。 我认为,要处理好这些问题就要依靠政府,首先,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在我国,存在着器官移植相关法律不完善,器官移植缺乏监管,捐献器官的供体匮乏等问题,只有加强立法,才能使这些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其次,树立新的伦理观念,由于人们还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旧的落后观念和各种偏见的影响,自愿贡献器官者仍为数很少,而这对器官的来源又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广泛利用宣传力量,加大宣传力度,从舆论导向、政府行为、社会公益、精神文明、学校教育等多个层次,宣传医学知识,树立新的伦理道德观,形成自愿捐献器官的风气。管理部门应坚持不懈的宣传器官移植、遗体捐献的意义,向社会公开其工作性质及工作程序,热忱为自愿捐献者服务。 器官移植中提出的伦理学问题很复杂,加快器官移植应用中非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加快器官移植技术研究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我坚信,随着人们不断的探索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器官移植技术的前景会更好,一定会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潘威103522xx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文章二):器官捐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论文 器官捐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 本文从器官捐赠知识、态度及意愿的研究现状和影响器官捐赠的主要因素两个方面加以综述。影响器官捐赠的主要因素有传统观念、脑死亡、组织协调和器官捐赠宣传教育。 【关键词】 器官捐赠;知识;态度; 意愿 器官移植在现代医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挽救终末期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生命的有效治疗手段,然而,器官紧缺已成为限制器官移植发展的瓶颈。在我国,每年大约有150万人因末期器官功能衰竭需要器官移植,但最终只有1%的人可获得移植机会,器官供需之间的差距很大。本文将从国内外器官捐赠知识、态度及意愿的研究现状和阻碍我国器官捐赠的主要因素两个方面加以综述。 1 器官捐赠知识、态度及意愿 尽管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我国就开展了人体器官捐赠的宣传,但要在一个有着五千年封建传统文化的大国开展器官捐赠的工作还是有很大难度的。目前,我国的器官捐赠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然而,在国外,有关器官捐赠的报道很多,其研究对象广泛且全面。国外研究较多的是医学生、护生、医疗保健专业人士、高中生、大学生、xx人士及一般成人等,发现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在器官捐赠知识、态度及意愿方面的研究结果不一致。 1.1 器官捐赠知识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公众普遍缺乏器官捐赠和器官移植的专业知识,甚至包括医学生、护生及医疗保健 (文章三):器官移植技术面临的社会伦理问题分析=论文 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 论 文题 目:器官移植技术面临的社会伦理问题分析 器官移植技术面临的社会伦理问题分析 内容摘要:器官移植是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对于挽救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病人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器官移植产生的伦理道德争论和问题,直接影响了器官移植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本文重点探讨器官移植面临的社会伦理问题并进行分析。 关键词:器官移植,器官来源,器官供应,器官分配 器官移植技术是通过手术用一个健康的器官去替换该丧失功能而无法挽救的器官,从而使生命个体重新获得正常的生理机能。①通常分为自体移植、同系移植、同种移植和异种移植。它被誉为“21 世纪医学之颠”,为人类医疗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已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器官移植而重新获得了健康。1948年,肾透析机首次在波士顿被使用。第一次人体之间的肾移植则出现于1954年。之后,1959年用于免疫排斥问题的抑制药物被研制出来,1961年首次在人身上使用。突破接踵而来,但是面临的困难也是巨大的,移植器官的短缺,器官分配的不平等日益困扰着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本文将重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一问题。 (一)、器官来源的伦理问题分析 用于移植的器官主要有两个活人与死者,即所谓的活体供者和尸体供者。虽然两种移植方式不同,但是却都面临着各自的伦理困境。 对活体供者而言,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较为敏感,关键的问题是征得同意。如果接受者是至亲,而且处于危急时刻,合格的捐献者可能感到压力很大而被迫成为一个捐献者,其实内心里他们并不一定愿意成为一个捐献者,但是如果不这么做又会有一种沉重的负罪感。所以人们必须关心确保给予这些预期的捐献者自由选择的心理和伦理空间。此外,器官捐献要绝对自愿,这不仅意味着供者的知情同意,而且是在没有任何威胁利诱的情景下的同意。许多国家的医疗法规中,不是 (一)、二级的亲属关系则禁止活体捐赠,也禁止对外国病人进行活体捐赠。对于迫于贫困或其他压力下的“自愿”应该禁止,器官移植技术不能只为有钱的强势人群造福而给弱势人群带来更大的风险和伤害。 给予预期捐献者必要的心理空间,在我国尤其应该重视。我国的社会伦理构成,注定了是一种血亲关系十分密切的构成结构,这种“不得不”捐献是情况是大量存在的,为了供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十分有必要考虑其主观意愿。 对于另外一种来源——尸体供者而言,从尸体上摘取器官,要有死者生前自愿捐献的书面或口头遗嘱,同时也要保证获得其亲属的同意,人死后能否捐献器官,受社会文化、伦理道德和传统观念的制约。愿意死后捐献器官的人并不多,即使是先有约定,如果在死者家属处于极度悲伤时摘取器官则难以接受,在家属情绪好转后所摘取的器官功能又大受影响。因此,尸体供者关键问题是改变公众思想观念和文化习俗。其次,这里还有一个关键伦理问题是保证器官在取出之前,这个人已经xx。这里涉及对脑死亡① 张玲.器官移植的社会伦理思考.医学与社会, 2xx年5月 概念的争议。死亡的判断直接关系到供体器官的质量,心跳呼吸停止之前摘取供体器官,因未受缺血的损害,是最理想供体。按照我国传统的死亡概念,切取有心跳的人的器官,不仅不能为国民接受,而且也是不道德和违法的。 所以对尸体供者而言,社会文化习俗的影响和死亡情况的判断是十分重要的。这里医生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就显得很关键,如果移植医生为了某些个人利益,在供体未死亡的情况下实施了移植手术,无疑是一种变相的谋杀。这里就需要有某些严格的监督机制来发挥作用。 (二)、器官供应的伦理问题分析 在所有的与移植相关的问题中,供应仍旧是最困难的,因为总是供不应求。具体表现大致是移植手术成功率低,移植器官需求远大于供应。 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所表 明的,全世界需紧急器官移植手术的患者数量与所捐献人体器官的数量比为20∶1,这个数字还不包括那些靠药物维持可以等待但又必须接受器官移植手术的患者,因而供体器官缺口相当大。具体到我国而言,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封建思想的影响,很难接受一些新的具有现代性的理念,无法接受活体或尸体器官捐献。与发达国家医院死亡尸解率高达80%~90%相比,中国医院每年尸体解剖数就很少。这说明传统思想在当代中国是占了很大比重的。 但是即使是在国外,这一情况仍旧是不容乐观的,尽管人们表示自己不反对或者希望成为一个捐献者,但是大多数人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成为一个捐献者,许多的家庭也不允许自己的亲属成为捐献者。因此,获得器官的主要途径——捐献,一直没能提供满足的数量。 为了解决这一困难,国外出台了两个主要的方案。第一个是所谓的“退出性”解决方案。按照这个方案,每个死去的人都被假定为一个器官捐献者,除非他明确提出异议,表示自己不愿成为捐献者。这像是一种把捐献设为默认状态,不捐献反而是异常状态,但是这种解决对大多数人而言还是一种半强迫的。另外的一种解决方案是“要求的”解决方案,即,健康部门要主动去询问病人和他的亲属,是否愿意成为一个捐献者。这种制度类似于协商和交流的方式,主动向病人询问可以最大程度的扩展捐献渠道,同时也尊重了个人的选择,避免患者的知情权受到伤害。 当然,这两种选择都不一定是最好的。在这之外,容许个人器官的买卖是最简单快捷的方案,市场的力量是巨大的,相信全世界都同意,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但是目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同意这样做。即使是在黑市有这样的活动,但是也是遭打击的目标。因为如果放开器官交易,首先是会导致人口贩卖和犯罪的高发,其次会导致穷人地位的进一步恶化,只有富人才能承受高额的器官移植费用,再次,这样的活动是对人器官的明码标价,无疑是对人尊严的一种轻视,在极为重视人权的西方社会是不会容许的。 (三)、器官分配的伦理问题分析 器官的分配问题是与供应问题密切相关的,那么由谁来接受已有的器官呢? 人体器官是一种稀有的卫生资源,是不可能按需分配的。这就给医生在进行器官分配时面临伦理难题,即可供移植的器官和技术总是有限的,那么谁应先接受移植手术?这是如何选择病人的问题。因此在器官分配时要着重把握好一些几个标准。 首先要考虑的是医学原则,其标准应由医务人员判断。在器官移植前,必须对病人 进行全面的评估,掌握合适的适应症与禁忌症,移植术后才可能有良好的医学结果。医学原则体现了“需要决定”的最基础的公平原则。第二是伦理学原则,其实质是一个社会标准问题。如对社会贡献大的人理应得到报偿,即照顾性原则;未来对社会作用的社会价值问题,即前瞻性原则;在家庭中地位和作用问题,即家庭角色原则等。第三是个人和社会的应付能力标准。个人应付能力即病人配合治疗的能力,社会应付能力即病人与治疗有关的日常生活条件,如家庭生活环境、经济条件、病人对他周围人的重要性、社会支持能力等。第四还存在行为方式及情感趋向问题。从功利主义的观点判断,病例的选择应着眼于科学发展及技术成功的因素。若从人道主义观点分析,则应由医学观点来选择移植对象,用非医学因素挑选受体不符合公平原则。 尽管有很多让器官分配体系合理化的努力和重重原则的出现,但是歧视问题仍旧严重。这里还延伸出一个伦理问题。即xx年,美国垒球的传奇人物米基·曼特尔,因为自身的恶习——酗酒导致肝硬化,从而接受肝移植。这样的人可以看作是自愿放弃健康的人,是否有必要通过移植救助他们。 此外,是否该限制移植者的移植次数。一个人是否只能接受一个器官?一个人是否应连续的接受器官直到手术成功吗?还是要限制这个移植次数?这个次数又该是多少?相信这样的伦理问题是无解的。 器官移植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将人类的社会伦理思考推向了进步。人们不得不考虑移植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涉及伦理、法律和技术层面。尤其是在伦理层面,我们无法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如基因技术的应用,影响了人类对待移植的认知态度,同时,这种态度的转变也必将决定新的移植技术的走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7aecde90f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