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奥秘知多少:为什么想问题要拍脑门? 在古装戏剧中,一些人在想问题时,一边来回踱步,摆动帽翅,一边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敲击前额。现代生活中,人们在思考问题时,也喜欢用手拍脑门,边拍边思索。为什么想问题要拍脑门?研究发现,外力刺激能让大脑迸发灵感。“拍脑门”,这种下意识的动作有点科学道理。 大脑半球内侧面皮质与脑干连接部和胼胝体旁的环周结构,曾被称为边缘叶。其最内圈的一环状结构,包括海马、穹隆等为古皮层;较外圈的一环状结构,包括扣带回、海马回等为旧皮层。由于边缘叶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大脑皮层的岛叶、颞极、眶回等,以及皮层下的杏仁核、隔区、下丘脑、丘脑前核等密切相关,于是有人把边缘叶连同这些结构统称为边缘系统。更有人因中脑中心灰质、被盖等与上述结构也有双向纤维联系,于是把这些中脑结构也包括进去,从而形成边缘前脑与边缘中脑的概念。前者包括海马、穹隆、海马回、扣带回、杏仁核、隔区、梨状区、岛叶、颞极、眶回等结构,后者指中脑的中央灰质、被盖的中央部及外侧部、脚间核等。边缘前脑的功能比较复杂,除嗅觉功能外,主要参与摄食行为、性行为、情绪活动、学习记忆及内脏活动的调节。 现代医学解剖学和组织学证明,在人的大脑额叶内侧面,靠近脑门的地方,有一个扣带前回(ACC),在解剖上属于边缘系统,位于被称为“认识与情绪的交互作用的界面”的布罗德曼(Brodman)24区。它是人类顿悟或灵感过程的发动者,启动于顿悟过程最初的0.38秒内,而整个顿悟过程从启动到完成约需两秒。顿悟最终由海马记忆体以及一个视觉空间信息加工网络实现。 当人感觉“山重水复”时,手拍脑门,就像拳击前胸以复苏心跳一样,刺激ACC使其生物电活动增强,尽快启动灵感和顿悟,于是转为“柳暗花明”。 当然,“顿悟和灵感”是在丰富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受到启发而突然“迸发出火花”。“顿悟和灵感”一来,就会思绪万千、豁然开朗。所以,平时要博览群书,积累知识,碰到问题,脑门一拍顿悟即来。 同样道理,用手挠抓头皮,可以改善头部血液循环,刺激大脑的神经活动,有利于思考问题。所以,人们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就会说:“这个问题让人挠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7c633f3d2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