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教学中的“望”“闻”“问”“切” [关键词]拼音教学 望 闻 问 切 拼音,一个个抽象而又枯燥的符号,一连串容易与英文相混淆的字母,成了小语教学的第一道关卡,也在刚迈入小学门槛的孩子们心中架起了第一道很难逾越的鸿沟。然而作为识字教学的拐棍,拼音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作为一名小语教师要想在拼音这个浩瀚的王国里畅游,无疑就必须学会老中医的一套经典绝活——望、闻、问、切。 望——即善于观察学生。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低年级孩子对身边的事物容易产生好奇心,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就会分散注意力。因此,教师应在观察中激发孩子们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回想初次教一年级时,我在讲台上手忙脚乱,孩子们在底下大闹天宫,使我不知所措。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们并不需要老师唯我主义的表演,他们想展现自我,想真正的“动”起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试着鼓励孩子们用肢体语言来“手舞足蹈”,使我受益匪浅。学习复韵母ai、ei、ui与声母相拼时,孩子们边拼读bai、fei、chui,边做起钟摆、老鹰飞、吹气球等动作。教学声母d、t时,孩子们把小手放在嘴前感觉不同的发音方法:发d时,感觉不到气流冲出;发t时,有较强的气流冲出。一个个稚嫩可爱的动作使我看到他们在用心的感受着。 闻——即善于倾听学生。 因此,我们在拼音教学中也要将“闻”进行到底,从低年级的“闻”趣,到高年级的“闻”果,都是教学互动的强有力的奠基石。 问——即善于启发学生。孩子们的学习潜力在于教师挖掘,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也是我们大人的老师。在教学拼音时,我常常想:怎样才能使孩子们快而准地记住拼音字母的音形呢?我试着启发孩子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小组合作根据图片、实物、插图编儿歌。如“鲤鱼跳跃t t t ,像个伞把儿t t t,一根粉笔l l l,像个1字l l l”。教学声母f时,我让学生想办法记住音形,学生在投影的启示下,编出了这样的顺口溜“一尊佛像f f f”、“伞柄朝上f f f”、“像根拐杖f f f”。一朵朵智慧火花的迸射使我受益颇多,孩子们也在朗朗上口的自编儿歌中对学习拼音产生了成就感,从而使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切——即善于引导学生。中医中“切”是关键一环,对于诊断病症有重要意义。有了观察,有了启发,就需要有引导。这种引导是建立在“望”“闻”“问”之后的抛砖引玉。而我认为在拼音课堂教学中的“切”,应该是教给孩子们学以致用。孩子们学完字母后若不强化练习等于物归原“主”,但是枯燥的拼音练习又很难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只有引导孩子们享受成功的快乐,才能使他们产生小小的成就感。在学完所有的字母后,我试图让孩子们拼出自己的名字并写下来,他们圆满地完 成了这个小任务。课下引导孩子们用拼音在学习用具上贴一个自己亲手制作的标签,让家中的生活用品活起来。家长们反映家里好多电器上都被“挂牌占用”了,我欣喜他们跟拼音开始了亲密的接触。在实践的过程中孩子们取得了小小的胜利,他们运用拼音的兴趣也在不断高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7eb207ee009581b6ad9eb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