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课《诗四首》之《使至塞上》课件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初二上)2使至塞上

时间:2022-12-12 22:19: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30课《诗四首》之《使至塞上》

课件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初二上)2使至塞上

教学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明白得诗意,感悟诗情。

2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品味文中情形交融的意境,赏析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美。

3.揣摩品味诗中杰出语句的含义和技巧,并使之了然于心,成为自己的语言财宝。

教学重点

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2.背诵并默写诗歌。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包蕴着的深厚的情思。 一、导语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早已浸入中国人的血液中,不管在生活依旧在学习上我们都能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你瞧:〔举几个例子〕

诗歌常常用最精炼的语言来展现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那么你明白我国诗歌最鼎盛是什么时期?唐朝。李白诗飘逸,杜甫诗沉郁,王维诗那么宏大,现在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走进王维«使至塞上»,来品味王维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二、赏析

1.由学生简介王维〔知多少算多少〕,教师结合本诗的写作背景补充诗人及写作背景简介〔多媒体显示:〕

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人,出身仕宦家庭,过着享乐田园、流连山水、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王维青年时就有才名,21岁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触犯皇权而受牵连,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张九龄为相后,擢升他为右拾遗,后张九龄被罢相,他也被排挤出朝,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后又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诗人经历仕途挫折之后,他逐步发觉了社会的不平。他晚年对社会的恶浊采取鄙视的态度,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他皈依佛教,信奉禅理。天天徘徊于山水之间,通过对自然美的刻画来表达他对社会现实的态度。


王维是唐代闻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不仅是作诗的妙手,而且是绘画的行家,因此苏轼盛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浓郁的诗情画意是王维诗作的最大的艺术特色。

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西北边塞慰咨询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所写的确实是这次出使的情形。

2王维诗是如何样一种美?让我们进入诗歌学习第一环节:吟诵,感受韵律美。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选择一首意境雄浑开阔的古曲作背景音乐,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和韵律。 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3.当精妙的音律在心中回荡,我想你们和我一样都想明白它的意思,让我们进入诗歌学习第二环节:感受诗意美。你读明白了这首诗写了什么吗?

明确: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出使边塞的经历。〝单车欲间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关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讲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那个地点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疆沙漠,浩渺无边,因此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迹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受。落日,用一个〝圆〞字,给人以亲切温顺而又苍茫的感受。抓住了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描写。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意思是,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总言之,诗歌表达了作者出使边塞的困难行程,描画了边塞秀丽壮阔的景象,也写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斗争生活。

4.苏轼盛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要求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多媒体显示边塞秀丽风光,关心学生想像。 选两位同学描述诗中的画面,其余同学点评。

A明确:地上随处可见飘飞的蓬草,天空偶然显现一队北归的大雁。只见灿黄无垠的大漠上,挺立着一柱直冲云霄的孤烟,绵长如带的黄河边,一轮火红的落日显得专门浑圆、壮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8e3e05b85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