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坚守中变通 徐璐 ①老子曰“上善若水”,我认为,水“几于道”的重要作用是它在坚守中懂得变通,水既有滴水穿石的坚守,也有随形于物的变通。 ②人亦如此。当人心中既有珞珞如石般至死不渝的坚守,又有适时而动、随情而变的通达时,才能造就和谐的自我,画出人生完美的圆。 ③我们心中所坚守的信念、目标、原则,构成了一个人的“脊梁”,使我们成为一颗响当当的“铜豌豆”,而我们心中“柔软的部分”不至于使我们成为“刚而无智”之人。 ④灵活处理人生万事,以图形作喻,刚强坚定之人均可看做“三角形”,固然稳定,却多了些许棱角,滚动起来寸步难行——不若在其外表套上一個圆,便可顺利前行。如韩信一般,虽有铮铮铁骨,却懂得变通,愿承受胯下之辱,方保全性命;如勾践一般,虽矢志复国,却懂得变通,暂屈于吴,为吴人臣,终一雪国耻,复兴越国。古今英雄,无不深谙,只有将坚守与变通结合起来,方能成大事。如水一般,一边坚守滴至石穿的信念,一边随形于物,灵活变通。 ⑤人柔弱中“和”的一面,即为变通的一面,多因情义而起,随形势而动,是对“坚硬”气概的补充和美化,人坚硬的一面,即为坚守的一面,多如屈子般“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柔弱”的精神前提。人心中“坚硬”的东西撑起了人的精神,使人有尊严地挺立,而“柔弱”的东西使人能够灵活处置一切事务。 ⑥世间事物毕竟瞬息万变,人若只固执地坚守,不懂得变通,是一种可悲。 ⑦屈子、项王,他们正是少了份变通,固执地坚守,才有了千年的遗憾。相反,坚守士大夫气节的司马迁,在辱经宫刑后,没有固执坚守所谓“气节”,而是灵活地坚定完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刚正不阿的关云长正是由于心中柔软报恩之情的呼唤,于华容道义释曹操;疾恶如仇的孙悟空也是由于心中柔软不忍之情的呼唤,每次都在菩萨的劝说下放走被打回原形的妖怪。他们不是没有原则,而是在原则中多了一层圆润,更懂得在坚守中变通。 ⑧我们需要有屈子九死不悔的坚毅刚强,也需要有老子上善若水的智慧,这才是真正的成熟——圆润而不刺眼的光芒。 (选自《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8年第3期,有删改) 24.请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 25.阅读第③—⑤段,说说第③段中加点的“柔软的部分”具体指什么。 26.文章第⑧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7.请在第④段的横线处补充一则事实论据,以证明文章的观点。 28.第⑦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24.在坚守中懂得变通(答“在坚守中变通”“懂得在坚守中变通”亦可)。 25.人柔弱中“和”的一面,即为变通的一面。 26.呼应开头,总结全文。文章第①段用老子的“上善若水”引出论点,第⑧段再点老子的“上善若水”,照应第①段,总结论点。 27.示例:如孙膑一般,虽遭受膑、黥之刑,却懂得变通,忍辱装疯,终在桂陵、马陵之战中大展谋略,功成名就。 28.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文章借司马迁忍辱坚持完成《史记》、关云长义释曹操、孙悟空放走被打回原形的妖怪这三个事例,具体而充分地论证了“在坚守中懂得变通”这一观点。同时,通过将屈子、项王与司马迁、关云长、孙悟空进行对比,突出了“一味固执地坚守只能使人生留有遗憾”(在坚守中懂得变通,才是真正的成熟)的观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9363964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