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阿甘正传》的宗教文化内涵解析

时间:2022-12-09 00:20: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电影《阿甘正传》的宗教文化内涵解析

作者: 谢小伟

来源:《饮食科学 2014年第11



【摘要】英语电影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等至关重要。通过电影了解基督教的文化内涵是正确理解西方文化的一个必要途径。通过对《阿甘正传》的分析,可以发现其浓厚的基督教文化内涵,是深入了解西方文化的精髓的一个窗口。

【关键词】《阿甘正传》 电影 宗教文化 中西文化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0.24.026

一、引言

在西方社会,以《圣经》为源头的基督教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影响力渗透到政治、经济、伦理、法律、艺术以及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从美国总统就职宣誓,到法庭上证人举证前的誓言,从教堂内举行的婚礼,到一个喷嚏后的一句“上帝保佑你”,基督教的教义渗透在西方社会的各个层面和各个方面。因此,了解基督教的文化内涵是我们正确理解西方文化的一个必要途径。

然而对国内多数英语学习者而言,由于历史原因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对基督教文化知之甚少。《圣经》是基督教宗教经文,又是一部宏伟的著作。它的叙述者宣称它说讲的全是真理,而这种对真理的考虑压倒了包括美学考虑的一切其他写作因素(刘意青,2004)。然而对于很多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直接阅读《圣经》又显得艰深晦涩,认真读完一部简略、含蓄且又需要自己去做大量解读的《圣经》是不太现实的。英语电影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示了英语民族的文化。观看电影对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等至关重要(李桂媛,2008)。同时也为我们体验英语民族的真实生活提供了最佳的途径。

基督教作为西方文化基石,它的教义和文化在许多西方电影中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比如有些电影着眼于宗教对心灵的影响(如超越世俗生活、认识上帝的愿望),有些则探讨宗教衍生出的伦理价值观念(例如罪与恶的概念)。例如:《骇客帝国》表达了基督教中关于升华的理想;《七宗罪》探讨原罪的概念:《闪灵》表现的是超自然邪恶力量( Andrew Lynn2005)因此,通过引导、观看相关电影并对电影中的宗教文化内涵的解读不失为国内英语学习者学习了解基督教文化并最终促进目的语学习的有效方式。其中,电影《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圣诞快乐》(Joyeux Noel),《阿甘正传》(Forrest Gump),《绿色奇迹X Green Miles)以及近来热映的《2012》是其中较具代表性的电影作品。笔者以大家较为熟知的《阿甘正传》为例探讨其宗教文化内涵。

二、《阿甘正传》的宗教文化内涵

美国电影《阿甘正传》1995年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最佳特技效果等6项奥斯卡大奖,1998年被评为美国最伟大的百部电影之一。这部电影也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对这部电影内涵的多种文化解读也屡屡见诸于报端。笔者认为,该电影事实上是一部宗教文化十分浓厚的电影。笔者试通过剖析《阿甘正传》中的人物塑造和人物关系,探析该电影的宗教文化内涵。

1、阿甘的性格塑造


阿甘的智商仅75,幼时又有严重生理残障,然而他善良、质朴、正义。阿甘先后成为橄榄球明星、战争英雄、乒乓球运动员和商业大亨,这些成功让阿甘的人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故事虽然曲折离奇,但有赖于对阿甘这个人物性格的成功塑造,让观众觉得自然而合理。电影着重强调了阿甘性格中的执著与顺服,这既为阿甘的种种成功做了最为合理的性格注脚,又符合阿甘这个智商75的人物的特点。影片在多处浓墨重彩的刻画了他的执著而顺服的人物性格。比如童年的阿甘顺应珍妮的呼召,开始以奔跑躲避他人的欺负,此后长达639秒的蒙太奇镜头里,阿甘一直在跑,从儿童跑到高中,一直跑到大学的橄榄球队。让观众觉得如果没有人让阿甘停下来,阿甘会一直不停地跑下去。而作为橄榄球运动员,阿甘在球场上的跑步,显然有别于其他运动员,他没有任何其他的技术动作,没有假动作,没有变向,没有传球,只有一味的跑,即使跑到了球场外,仍然继续。这组镜头生动地刻画了阿甘的执著与顺服。如果说球场上的表现让观众初次见识了阿甘的性格,那么阿甘参军后,他把他心中的顺服大声的说了出来。当被问到参军的目标时,阿甘大声回答“听从长官的命令”,从而深得上司赏识。此后阿甘在战场上的表现也再次印证了他执著而顺服的个性。阿甘后来去巴布的老家捕虾,是因为他曾经答应过巴布一起捕虾。而阿甘答应巴布捕虾的一幕,发生在越南战争的战场上,一个滂沱大雨的夜里,人人疲惫不堪,更有生命危险之虞,巴布一直在唠叨着捕虾,而阿甘似乎只是在困倦不堪中随口答应了一下。然而就为了这个承诺,当时已经成了大明星大富翁的阿甘就放弃一切前去践诺了。导演通过这样的手法,反复强调了阿甘的执著与顺服,而且到了常人难以做到的程度。

联系到西方的宗教文化,尤其是基督教文化,可以发现阿甘和耶稣这二者之间有着诸多的相同之处。首先二者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阿甘来自一个单亲家庭,家境并不富裕。阿甘靠母亲一人抚养,而阿甘的父亲在影片中从未出现过。而耶稣,据《圣经》记载,也绝不是出生在富贵之家,而是出生在马槽中,系其母亲玛利亚处女受圣灵而受孕,因此耶稣在人间也并没有血缘的父亲。耶稣的一生,基本上是行走在各地传道,并没有稳定的职业。同样在电影中,反复重现的是阿甘不停奔跑的形象,暗合了耶稣和他的使徒在各地的行走和传道。影片中有几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暗示着阿甘的生命的归宿。阿甘的儿子和阿甘同名同姓,也叫Forrest Gump阿甘儿子第一次上学乘校车,几乎是再现了电影开场中阿甘上校车的情景。这些细节提示观众阿甘的生命以这样一种方式的得到了延续,暗合圣经中干预耶稣在天堂的永生。

2、珍妮的人物塑造

影片中的女主人公珍妮是一个有着鲜明个性的人物。出身于不良家庭的她性格叛逆,长大后便自然汇入了美国六十年代的“反文化运动”。虽然历经生活的波折起伏,但珍妮从来没有失去她善良宽厚的心灵,尤其是当她面对阿甘的时候。从宗教文化角度理解,珍妮在电影中扮演了天使的角色。阿甘第一次等上校车,车上的同龄人对阿甘无不是冷漠而排斥。正当阿甘处于无助而窘迫的境地的时候,珍妮出现了。她邀请阿甘与她同坐,聊天,珍妮的声音和形象此时宛如天使,抚慰着童年阿甘受伤的心灵。此时的背景音乐也从孤独的单簧管独奏转成了温暖而光亮的弦乐。随后又出现了珍妮带领阿甘在玉米地祈祷的情节,祈祷中有小鸟从玉米地自由地飞向天空的镜头。更为鲜明的天使的形象是在珍妮和阿甘的婚礼上,珍妮作为新娘所穿的礼服并不是我们常见的婚纱,而是带有明显古希腊风格的服饰,珍妮头戴花环,身穿米色长袍,光着双脚。这个形象再一次强烈地暗示了珍妮的天使的形象。

作为阿甘生命中的天使,珍妮的确引领了阿甘的生命。奔跑是影片中阿甘生命的主题,而阿甘的奔跑无一不是顺从珍妮的呼唤而为的。影片中珍妮让阿甘快跑的镜头至少出现了三次,一次在阿甘的童年,一次在少年,还有一次是阿甘去越南战场之前。而每一次,珍妮的呼唤都多次反复,并运用回声等特殊音效予以加强。值得一提的是阿甘最后那次长达三年多的连续奔跑,更是与珍妮的不辞而别有着直接的联系。而阿甘也正是顺应着珍妮的呼唤,让自己的生命之路越走越宽阔。


3、丹中尉的人物塑造

丹中尉是影片中另一个重要人物。丹有着特殊的军人家庭传统和背景,骄傲的内心以战死疆场为荣。他在战场上被阿甘所救,却因失去双腿而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痛苦的煎熬。丹内心的痛苦在影片中以医院里他的大段独白得以无以复加的渲染。随后丹自甘堕落,生活在荒淫糜烂中,明确拒绝了宗教的救赎。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物,竟然被阿甘的行为所感动,改变了自己,参与了阿甘的捕虾。这里,阿甘成了丹中尉的救赎者。值得注意的细节是丹中尉的心灵转变发生在阿甘的渔船上,暗示《圣经》上耶稣关于“得人如得鱼”的预言。最后丹中尉的心灵彻底改变,他跃入水中,在水中从容地游向一片霞光,就象在基督教中入水洗礼是真正成为教徒的仪式。在救赎了丹中尉之后,阿甘帮助更多的人得到救赎,影片中以阿甘在公路上奔跑,而很多人在后面跟随这样具有强烈的象征手法来表现。

三、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看到基督教文化在《阿甘正传》这部电影中有着深刻的表现和渗透,在人物关系和人物命运上无处不体现着《圣经》的暗示和隐喻。当前,中国正在国际社会中扮演这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西文化交流正日益频繁和深入。基于基督教文化在西方文化中的重要性,解读西方优秀电影中的基督教教义文化可以成为深入了解西方文化的精髓的一把钥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9d6d4dbce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