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甘正传》看人生历程 每个看过《阿甘正传》的人都会从中得到些许感悟: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风搏击,或随风飘荡,或翱翔蓝天,或堕入深渊„„ 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的反智情绪高涨,好莱坞于是推出了一批贬低现代文明、崇尚低智商和回归原始的影片,美国媒体称之为“反智电影”。《阿甘正传》就是这一时期反智电影的代表作,它根据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通过对一个智商为75的智障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独特的角度对美国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做了展现。它使美国人重新审视国家和个人的过去,重新反省美国人的本质。 阿甘是一个美国人的典型,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情,对人只懂付出不求回报,也从不介意别人拒绝,他只是豁达、坦荡地面对生活。他把自己仅有的智慧、信念、勇气集中在一点,他什么都不顾,只知道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过了儿时同学的歧视、跑过了大学的足球场、跑过了炮火纷飞的越战泥潭、跑过了乒乓外交的战场、跑遍了全美国,并且最终跑到了他的终点。影片中阿甘参与或见证了美国50年代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见证了黑人民权运动,上了越战前线,目击了水门事件,参与了开启中美外交新纪元的乒乓球比赛;在流行文化方面,他是猫王最著名舞台动作的老师,启发了约翰·列侬最著名的歌曲,在长跑中发明了80年代美国最著名的口号。 “跑,福雷斯,快跑!”这句话可以说是解释了整个影片,阿甘确实在不停地跑,跑过孩子的追赶,跑过橄榄球,跑过死亡,跑过全美国。可以说跑是阿甘所能做的最拿手的事。上帝给了一个孩子75的智商同时也给了他一双好腿。跑给他带来的巨大的荣誉,战争英雄,明星球员。跑着前进是一种精神,面对命运,他从没担心过自己的智商只有75,他所做的,所关注的,只是做他能做到的最好的事。其实,阿甘终归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影片只是想通过这个人物的经历,教导人们一种不一样的人生态度,就像阿甘那样,不管下一步要面对什么,他总能平淡地接受,并把自己做到最棒,不是怨天尤人,也不是自暴自弃,阿甘所做的,其实是最简单,做最好的自己,别停下你的脚步。 正像影片开始阿甘收藏的那片羽毛一样,最终又飞回了蓝天,继续属于它自己的旅程。 影片的表层是阿甘的自传,由他慢慢讲述。阿甘的所见所闻所言所行不仅具有高度的代表性,而且是对历史的直接图解。这种视觉化的比喻在影片的第一个镜头中得到生动的暗示:那根羽毛,飘飘荡荡,吹过民居和马路,最后落到阿甘的脚下,优雅却平淡无奇,随意而又有必然性。阿甘是一个占据着成年人躯体的幼童、一个圣贤级的傻子、一个超越真实的普通人、一个代表着民族个性的小人物。他对待人生的态度正如他的巧克力人生观。归根结底还是对待人生的态度。是命运的安排,还是偶然发生的?没有人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也许转角就是另一番风景。 看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天使之所以会飞,那是因为她把自己看得很轻。”羽毛为什么会飞?那是因为它很轻,强风时直往前冲,热烈起舞;微风时徐徐下落,再遇狂风再次向前冲,直至最后的微风吹来,缓缓地坠落在自己应有的位置。其实人生何不如同羽毛,强风如机遇,羽毛会毫不犹豫地迎着强风直往前冲,因此也就获得了它想要的人生,奔腾与宁静。 很多人说阿甘运气,但除运气之外,也还有些其它因素。阿甘的智商在正常人之下,被认为是傻子,但其实阿甘不傻,他比很多人都更懂人生。 可以说阿甘从未想过以后自己能做些什么。美越战争开始了,他就去了越南。也就遇上了一个天天和他说shrimp的黑人Bubba。在那场战争中,他也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他记得了珍妮和他说过的话:“just run”。他照做了。但他在自己跑的同时冒着生命危险去救Bubba,一路上不断地把战友背出,最后才救出了尼克。阿甘若不傻,可能也就不会成为英雄。阿甘只是想救出自己的朋友,这不正是所谓的“患难与共”吗?可是Bubba还是死了。在医院里别人教阿甘打乒乓球,阿甘又发挥出了潜力,打得非常地出色。他什么都不想,就只是打球,照教他打乒乓球的人说的去做:把球打回去就可以了。他一直在尽力把球打回去,不知不觉中,他又成功了。阿甘遵守承诺,一点捕虾知识都不知道的他去了尼克家,开始了捕虾生活,这不正是“信守诺言”吗?不得不说,捕虾这一次阿甘的运气真的很好,他又成功了。但他只想回归平静的生活。正像生命的轮回,像茶水的沸腾与静谧,在迎着向上的风后迎来微风徐徐的平静。 正是阿甘的傻造就了阿甘正传。他只是做他自己。人生就是做自己。最好阐释人生的语言。随着心的方向,不要在现实社会中迷失了自己。正是这样,他发挥出了自己最大的潜能,一次次地走向成功。我们最习惯地就是和他人比。爱因斯旦父亲对他说:“你不要和别人比,只要一次次地超越自己就可以了。”只要我们一次次地超越自己,就不知不觉地走向了成功。阿甘的傻为我们的人生上了最重要的一课。, 羽毛的人生,如茶水的沸腾与静谧,有时候苦心去追求某种机遇反而得不到,而有时候也觉得为什么其它人能够得到而自己却不能,其实也许坦然些更好,像阿甘一样,只关注自己要做的,努力做好自己现在要做的工作,特别对平凡的人吧,大智若愚,也不要去担心自己的努力别人看不到,其实你的一点一滴很容易被人积累注意着,细节能够体现一个人,真的是如此吧 《钢琴师》 --音乐,音乐! 音乐,毋庸置疑一部称为《钢琴家》的电影会少了绝伦的配乐,但是其中片中正式演奏的场景只有四处。 开头,灰白的街道隐去,清淡如水的调子响起,接着是黑白键盘和一双修长的双手。肖邦的升c小调夜曲。这首曲子如同一个符号,一个印迹,一个咒语,一个宿命。 第二幕,斯普尔曼在餐厅里为食客弹琴,我不知名的曲子。跳脱优雅的旋律。 第三次,就在波兰斯基阴暗的描写已经将人性光芒行将熄灭时,影片的高潮随着一位热爱音乐的德国军官的出现而掀起。斯普尔曼为纳粹军官弹琴,肖邦,g小调叙事曲,它在向他讲述一个关于背叛,流离和奋争的故事,在月光下,洁净可闻芳香,澎湃胜似海浪,不屈犹如脊梁。当他历经磨难即将迎来胜利的曙光时,华沙灰暗的黎明与希望的曙光共同上演了一部悬疑片。接着,斯皮曼用历尽沧桑却依然潇洒的指尖弹奏了一曲血色浪漫的奏鸣曲,德国军官在体尝到犹太人的绝望时被音乐这一人类文明精华把人性恶的杀戮冲动隔离在废墟之外,文明的共鸣最终战胜了杀戮和残暴,这一刻排除了种族、主义、国家、仇恨、命令种种种种世俗哲学,世界仅留下了两个纯粹的人,这一刻透过废墟射进阁楼的白光照亮了斯皮曼,照亮了德国军官,也照亮了人类的希望。 最后,金碧华庭中宏大管弦乐团下的波兰舞曲,奔放热烈,自由绚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32a2b96cc22bcd126ff0c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