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动衬静,更显其静》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牧场之国》和赵丽宏《山雨》片段 学习目标: 1. 借助拼音,读准词语,并积累运用。 2. 通过自由读、齐读等朗读形式,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3.通过主题阅读,能说出以动衬静的作用,会用声音表达“静”。 知识链接: 以动衬静是一种表达方法。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的一种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我手上拿的是什么?哪位同学知道我准备拿针做什么?想知道的就要听我的指挥……请同学们自由发言,尽情说话。刚才,我把这针扔在桌子上,同学们听到了吗?现在跟刚才不一样了,请同学们保持安静……这次同学们听见了吗?这次为什么会听得很清楚呢? (教室里很安静) 一根针落在桌子的声响衬托出教室的静,这就是以动衬静。以动衬静,更显其静!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主题是《以动衬静,更显其静》。请伸出右手,和我一起写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有目标才会有方向,我们一起读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 借助拼音,读准词语并积累运用。 2. 通过多种朗读形式,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主题阅读,能说出以动衬静的作用,会用声音表达“静”。 (明确了目标,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三、读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1. 我能读准下面的词语,还会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介绍荷兰。 镶嵌 骏马 膘肥体壮 辽阔无垠 公爵 悠然自得 牲畜 模样 圈养 2.老师把这些词编成了一句话,让我们一起读出来。(词语标红) 碧绿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膘肥体壮的骏马在辽阔无垠的草原上飞驰,宛如高贵的公爵。羊、猪、鸡悠然自得。他们不是圈养的牲畜,他们是牧场的主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齐读) 3.草原辽阔无垠,牛群静静吃草,骏马膘肥体壮;绵羊猪群悠然自得。这就是白天的荷兰。日落西山,随着傍晚的来临,牧场又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四、合作学习课文第5段 出示学要求:默读课文第5段,划出带有 “静” 字句子。反复朗读,思考:既然写 “静” ,为什么要写“汽笛声” 、 “车船声”? 五、班级展示 1. (出示课文第5段),指名读含有“静”的句子。 出示:( 1) 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 ,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 ,接着又是一片寂静。 ( 2 )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 2.句子中虽然带有 “静” 字 ,却也写到了 “汽笛声” 、 “车船” 。为什么要写偶尔的汽笛声、 “车船声”? 3.总结:为了表现傍晚和夜晚的宁静,我们可以用偶尔的动态去衬托它。这就是“以动衬静”。点击(板书) 4.指导朗读。怎样才能读出这种动中的宁静呢?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自己先试着读一读。(读的时候强调关键词语“偶尔”、“寂静”“舒缓平稳”) 5.作者的相关资料,默读(出示:卡雷尔·恰佩克是捷克著名作家。他在亲身经历了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来到荷兰旅行,沿途看到秀美的风光,看到人们安居乐业幸福的生活情景,有感而发写下了《牧场之国》。)(学生静静地读,静静地感受) 此时此刻,荷兰的牧场还仅仅只是声音的安静吗? 6. 让我们用最轻柔的声音读这段文字,随同作者一起将夜晚的荷兰留在我们的心中。(师生配乐读) 7.你们喜欢这样的荷兰吗?作者和你们一样,对荷兰充满喜爱,而他心中的千言万语只汇成一句话: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这种写法反复! 六、拓展带文,自学《山雨》片段 山雨 去得也突然——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变得非常幽静。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近处,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继续往下滴着,滴落在路畔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 丁——冬——丁——冬…… 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1.圈出第1段话中的中心词。 2.我发现:作者明明写山谷的( ),但却写了鸟儿的( ),雨珠的( ),这种写法可称为( )。 小结:通过学习《牧场之国》、《山雨》,我们得知,可以用偶尔的动态衬托静,也可以用微弱的声音衬托静。接下来,我们将尝试把这一手法运用到写作中。 七、学以致用,读写结合。 运用以动衬静的写法修改下面的片段。 修改前: 再也没有比公布成绩更紧张的时刻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①所有的同学都看着老师。 修改建议: 我们可以在序号①句子后面,运用以动衬静的写法,增加一些细节。 八、总结 以动衬静是写作时高妙的一招,它使文章情趣盎然!以动衬静,更显其静! 板书设计 以动衬静 更显其静 偶尔的动态 牧场之国 微弱的声音 山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a0778acba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