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的成功故事

时间:2023-05-14 11:03: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的成功故事

作者: 孙自法

来源:《成才之路》 2013年第5



担当:中国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2009101日,新中国6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由王小谟主导研制的预警机作为领航机型,引领机群,米秒不差飞过天安门广场,中国预警机首次完美亮相。看台上的王小谟潸然泪下,这也是预警机研制以来,人们第一次看到他流泪。

在迄今50多年的科技生涯中,王小谟先后主持研制中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等多部世界先进的雷达,在国内率先力主发展国产预警机装备,提出中国预警机技术发展路线图,构建预警机装备发展体系,主持研制中国第一代机载预警系统,引领中国预警机事业实现跨越式、系列化发展并进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

拥有预警机是中国几代人的期望。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就曾经启动预警机的研制,但终因当时国力有限和技术基础薄弱,未能成功。那时,王小谟就敏锐地意识到,要在信息化条件下捍卫国家主权,中国必须拥有预警机。于是,在雷达科研一线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中国预警机研制事业。

十年磨一剑,中国自主研制成功空警2000、空警200两型预警机,创造出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9个第一,突破100余项关键技术,累计获得重大专利近30项,在众多关键技术指标上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预警机主流机型,是世界上看得最远、功能最多、系统集成最复杂的机载信息化武器装备之一,美国智库评价比美E-3CE-2C预警机整整领先一代。

在中国历次重大军事演习以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安保中,空警2000均以优异性能出色完成任务。

创新:将数字阵列雷达技术应用于预警机

早在投身预警机事业之初,王小谟就意识到中国疆域广大,除装备大型预警机外,还应形成中国自己的预警机装备系列。

他开始在心中描绘中国预警机体系化发展的谱系蓝图,打造类似美国E-3A性能的预警机,以验证“小平台、大预警”技术,解决大型预警机载机的国产化难题,并通过研制工程的延伸来继续锻炼培养预警机技术队伍。

2006年,在工程研制的关键时刻,王小谟在外场遭遇车祸,腿骨严重骨折,不久又被诊断出身患淋巴癌。但王小谟依然镇静平和,依然牵挂着预警机事业,即使躺在病床上输着液,他也要把设计师请来面对面探讨交流,病情稍有好转,他就赶赴热火朝天的试验现场。

王小谟院士及其团队如此勇于奉献、顽强拼搏的努力很快收获丰厚的回报:中国又一型国产预警机横空出世,并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瑞典、以色列之后,第四个能够出口预警机的国家。

创新的脚步永不停顿,王小谟随后又将目光聚焦在全数字阵列雷达技术上。数字阵列技术是当前国际上的最新技术,他认为这是中国预警机未来发展方向。基于数字阵列雷达和中国国产运载飞机的新型中型预警机由此开始研制,通过“小平台、大预警”,摆脱了中国大型预警机对进口飞机平台的依赖,解决了中国预警机装备的规模建设问题。




更重要的是,这是世界上首次将数字阵列雷达技术应用于预警机,标志着中国预警机的主要技术将从国际先进提升到国际领先水平。在王小谟院士的创新发展和辛勤耕耘下,中国国产预警机家族不断发展壮大:既有高端产品,也有高低搭配;既服务于国内,也出口国际市场。

中国也由此跨入世界上拥有先进预警机研制能力的国家行列,并在国际上有力提升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力。

生活:工作之余演绎多彩艺术人生

在一般人眼里,从事雷达技术、预警机事业的科学家与工程师,整天要和枯燥的数据和冷冰冰的机器打交道,工作与生活一定沉闷而乏味。

喜欢艺术、享受生活的王小谟院士则以现身说法,打破了这副有色眼镜。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他常常去游泳、登山,并把游泳、登山作为锻炼身体的好方式,作为放松心情、调剂精神的手段。

王小谟回忆说,当年在大学校园里,他就是文体活动的积极分子,组织有一个京剧社,还参加了摩托队。

现如今,王小谟仍是京剧梅派票友,京剧和胡琴依然是他业余生活的爱好,60多年的沉淀与积累,他能把那京腔京韵唱得悠扬婉转,把胡琴拉得如泣如诉……他曾经在单位的联欢会上为一位京剧表演艺术家拉琴伴奏,一曲《苏三起解》《杨门女将》,曲牌正宗、演奏老到,赢得满堂喝彩。

王小谟获得国家最高科技技术奖是“实至名归”,在中国“电科”探索自主创新道路的过程中,王小谟是技术创新方面不折不扣的领军人,是预警机工程名副其实的“总设计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a078b1783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