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时间:2022-03-24 04:25: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按主题编排,主题是“土地情思”,其内涵是爱国思乡。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来看,这个单元的重点,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学习这几首诗歌,要“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诗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要用形象思维,即使是有议论,一般也依赖于具体的形象。所以要特别注意这些诗中诗人是通过哪些具体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形象来表情达意。 【教学目标】

1、通过写作活动,多层面地认识土地母亲,了解现实层面(历史、现状)的土地,了解意义层面的土地(文学作品、人的文化心理)

2、能够围绕土地为话题,展开诗意的想象,写一片抒情性的文章或一首小诗 3、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投放题目

土地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命脉。人类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文明,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信你对这片土地也充满了深情。你可以用优美的语言抒写对这片土地的一往深情的挚爱和眷恋。也可以关注眼前土地的变化,写一写对生存环境的担忧。更可以畅想未来,让我们头顶的这一片天,脚踏的这一方土,更加迷人。需要注意的是:无论状物写景绘人,都要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可适当借鉴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若写成诗歌,可以选取一组与土地有关的,寄予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物象,缩小范围,抓住细节,采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写。 二、写前指导

土地的话题很宽泛,可以写人们对土地的眷念,写土地的有关传说,写土地的文化意义,写土地保护的严峻现实。题目要求写成抒情性的文章或一首小诗,这就要在几个方面下功夫。 1 一线串珠。无论是叙述、议论还是抒情,都要一以贯之,以对土地的情感变化为为线索串起全文。

2、情感要真诚。无论是热爱,还是担忧,无论是反思,还是回忆,都要有自己的真情,情真方能动人。

3、语言要有文采。要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让文章荡漾在诗意的氛围中。“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巴乌斯托夫斯基《散文的诗意》)散文的真情实感、灵活的表达方式,需要优美的语言才能相称。我们往往在散文中读到让人一见不忘的语言。

4、表达要灵活。散文在选材上可以涉及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在结构上也可以几放几收、舒卷自如。对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等几种表达方式也一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有时突出其一,作为重点加以运用;有时几种方式熔为一炉。因为散文总是有抒情性的特点,抒情方式尤其丰富多样。

5、情理要相透。散文是忠于生活反映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它强调生活真实,而不仰


仗于虚构,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大凡优秀的散文,往往有深邃的思想内容,而这种深刻寓意又饱含诗情,因为散文具有情理相透的特点。它的思想内容往往不是直接表露的,而是常常寓于“物”或“景”之中,以强烈的感性形象激发读者的理性思考。“土地”的话题具有很强的思辨性,要把这种理性通过感性形象来展开。 三、自主写作

请同学们结合以上的提示,自主完成作文。 第二课时 四、合作交流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也要注意他人的缺点。 五、精品赏析

每小组精选一至二篇精品作文,全班共同赏析。分别由师生作出评价。 六、反思提升 (一)、综合评价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从整体上清楚自己作文的优缺点,以便以整体着眼,改好写得不足的部分;学习评价作文的方法,提高评价能力。步骤和方法是: 1.指导学生综合评价未修改前的“病例文”。要求学生先说优点,再说缺点,优、缺点都要按照“作文目标”的顺序说,使学生学会综合评价的方法。

2.让学生运用综合评价“病例文”的方法,将“逐条评价”自己作文的情况综合起来,作出“综合评价”;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再给以指导。这样,学生从整体上清楚了自己作文的得失,也就能全面而有重点地修改自己的作文了。 (二)、自己修改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学生通过自我修改的实践,改正作文中的问题,掌握修改的方法,提高自改作文的能力。

方法是:提醒学生依据“作文目标”的顺序,逐条修改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对“差生”给以具体指导。 (三)、互改交流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激发兴趣。

步骤和方法是:1.互改。让学生同桌,或小组内,或自愿结对子交换评改。2.交流。让学生谈一下修改情况──怎样修改的和为什么这样改。

当然,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教师还要因材施教,使学生人人过关,个个进步。这就需要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对自评自改后仍有问题的作文,还应进行必要的“师评”指点,并要求在“师评”指点后再进行自改或互改等,直至人人“过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a26ede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