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 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22~123页内容。 教材分析: 众数是小学数学统计中新增的教学内容,而中位数、平均数、众数的选择与运用对学生来说又是比较难掌握的。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众数,这部分内容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围绕“怎样选取人员更合适”展开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尝试的过程,认识另一种统计量——众数。在理解众数的意义和作用的同时,初步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并能根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做出决策。 学情分析: 众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在前面几年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的统计知识,具有一定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已经能够在经历统计的过程中和统计图、表的观察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另外,学生还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发现规律的能力。这些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们教学中应当利用和开发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意义和作用,会找一组数据的众数。 2、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的能力。 3、初步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 4、体会众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众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能针对不同情境正确选择统计量表示。 教学准备:小组活动记录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述回顾: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 1、在以前学习的统计量中,我们已经认识过什么数? 2、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二、 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出示课件)五年级要从20名同学中挑选10名去跳集体舞,(出示20名同学的身高),该以什么身高为标准呢? 2、学生独立学习课本122---123面的内容。 三、小组学习:四人小组讨论并完成下面的设问导读问题: 1、平均数和中位数各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什么水平? 2、你觉得应该选择身高在什么范围的学生比较合适?为什么? 3、说说什么叫做众数,它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什么水平? 4、例1中这组数据的众数是多少? 四、汇报交流:个别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补充意见。 1、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中位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2、选择身高在152厘米的同学左右去跳集体舞比较合适,因为身高是152厘米的学生最多,以152厘米为标准选出来的人身高比较均匀。 3、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最多的数就叫做众数,众数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水平。 4、 例1中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52。 五、自我检测: 1、找出众数: 学校举行1分钟跳绳比赛,五(1)班、五(2)班、五(3)班8名参赛选手的成绩如下,请分别找出这三组数据的众数。 五(1)班:120 150 105 150 150 186 150 150 ( ) 五(2)班:183 108 183 216 196 183 216 216 ( ) 五(3)班:126 157 169 200 198 224 115 215 ( ) 在找这三组数据的众数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不唯一,可能没有) 2、解决问题: 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30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销售情况如下: 尺码 34 35 36 37 38 39 40以上 销售量1 2 5 12 6 3 1 (双) (1)如果你是鞋店的经理,你会关心哪个数据?(从这个表中,你有什么发现) (2)你对鞋店的经理有什么建议?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如果一组数据的众数是7,那么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7。( ) (2)、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大于众数。( ) (3)、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可能相同。( ) (4)、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什么疑惑之处? 板书设计: 众 数 平均数 平均水平 和所有数据有关 中位数 一般水平 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 众数 集中情况 出现次数最多(不唯一、也可能没有) 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认识到平均是、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在教学中我把众数放在新旧知识的对比中学习。在认识众数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平均数和中位数。在新课的学习中,我注重了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数学意义和统计意义的比较;在新课的练习中,强化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从课堂效果上来看,孩子能够初步区分中位数、平均数与众数,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在找中位数时,由于数字较多,孩子经常出现找错中位数的情况,可以看出,孩子对于中位数的掌握还不是很牢固,在今后的教学中,更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a7e538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