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评传

时间:2022-08-02 11:00:3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

人物评传

我们在平时阅读中“结识”了许多高尚的人、卓越的人,他们的人格操守、业绩成就令人景仰。如果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就能领略到真正的善良、公正、执著、奉献……而选写人物评传,正是作者与人物进行心灵对话的理想方式。

人物评传,依托于传,重点在评。

传:记录人物的人生经历。

★通过叙述、描写揭示传主特有风貌,抓住写作对象性格、命运方面的主要特点。合理剪裁,突出重点。

:运用议论的方式对人物进行评价,借以表明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通过议论,对写作对象言行事迹,对他()的精神品质、思想性格作出恰如其分又不落俗套的分析、评价,语言精当,有个性化的思考。摆事实、讲道理、正反对比、比喻说理、辩证论理等方法都可灵活运用。

★梁启超先生提倡的“笔锋常带情感”适当融入作者自身的情感使传主的精神能更好地感染读者。

记叙、议论、抒情三者紧密结合,是人物评传的重要特点。评与传要做到有机结合,传是评的基础,评是对传的深化。

请比较下面两篇评传,哪一篇更符合书写要求?请对不符合要求的提出修改意见。

人物评传(一)

贝尔曼

贝尔曼,一个性格暴燥,酗酒成性,牢骚满腹,的小老头儿,他,一个失意的人,作画四十年也没有成就,总是一幅极端瞧不起别人温情的样子,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内心也充满了善良和同情:为了救朋友,他不惜冒生命的危险,与狂风暴雨作斗争,为了画一片常春藤叶,他付出了生命。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患难之中,才见美好心灵。贝尔曼,他像一棵被遗弃在荒原间的火种,表面潦倒不济,内心却热血沸腾,他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一片闪烁了人性光辉的常春藤叶。这片叶子很美,美得让人落泪。他让人永远铭记:世上有这样一种人,他们身在不幸的谷底,却构造出世界的脊梁。

人物评传(二) 鞋匠格斯拉

格斯拉他是一名鞋匠,作者是他的常客。经常在他这里定做各式皮鞋,他做的靴子既美观又经久耐穿,而且穿在脚上十分舒服。

我们应该承认,格斯拉是个鞋界的天才。他天赋禀异,得天独厚,拥有超常的做鞋手艺,这也许是无人能及的,然而他固执、死板、顽固、执拗、冷漠„„种种的种种,使得他最终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也许,他不屑与潮流为伍,但在他放弃这个时代的同时,世界也遗弃了他。

或许,格斯拉是鞋界的天才,但他至少是商业界最蠢的人。或许,他是鞋子是最好的产品,但至少他经营的方式是最落后的。或许,在他的世界里,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但至少在现实社会中非常渺小,小得让人无法记起。

时代不断地刷新着那雪白的起跑线,我们都应该加快步伐,紧跟时代的潮流。匆匆再匆匆,多年以后的回望,我们就不会象格斯拉那样怀才不遇,不会因为一生无闻而悔恨。



.


.

或许是上天的无意安排,或许是上天有意要考验你,将你出生在群山万壑之中。那,又何妨?你天生丽质、智慧过人,琴棋书画,样样学,样样通,为的就是要不同凡人,为的就是拐好人生的每一弯道。于是,我们看到绝世才貌的你,小小年龄就美名远扬。

当别人还在家中研习女红的时候,你已拐出了人生第一个弯口:登上雕花龙凤船,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来到长安。

当别人争先贿赂画工毛延寿时,你已拐出了人生第二个弯口:绝不贿赂画工,保持自己特立独行的禀性。尽管画布上的你平添了几颗黑痣。

面对和亲,当后宫嫔妃争着躲避时,你又一次拐出了人生第三个弯道:挺身而出,甘愿当和亲的使者。 三个弯道,你已将同时期,同时代的女子远远地甩在了身后;三个弯道,你的人生已达到了新的境界。

《不朽的昭君》



“死而可九吾无悔,魂不能南客莫招。”史可法殉国之日,大江南北,处处为之招魂,悲咽之声,传于一时。当时明末官场积弊流传,从崇祯以来,高官显贵“闯至则降闯,清至则降清”,只以身家性命为己念。坚持气节,诸多借口托辞,只求因循度日。守正不屈之人反被目为怪物。史可法以身殉难,无疑予当时的风气和人心以极大的震憾。然而史公谦谦君子,立身勤勉清正,在朝堂上当能立德立言,却无才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真君子不以身后荣名为己念,若史公泉下有知,未必不因自己在内政外交上的一误再误而追悔莫及,魂兮归来,能哀江南否?



李白缘何称“诗仙” 2010年陕西一考生 (考查新材料作文“人才成长有规律”)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一位当代大诗人对一位古代大诗人的盛赞;“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青莲居士谪仙人”,这是两位古代大诗人对另一位古代大诗人的盛赞。这位被盛赞的大诗人就是唐朝“诗仙”李白。

“嫉妒与相轻往往产生于相同之中——同龄、同行、同时代……”但又是什么原因使众多的大家甘愿臣服、众星捧月般地烘托着李白,或者说李白缘何称“诗仙”?我曾像屈原天问般地如此发问。终于,研究性学习给了我这个揭谜的机会。

他生于大唐盛世,那是一个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开朗雍容的时代,只有这样的社会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李白的成就与盛世密不可分。那个年代,经济发达,“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如果没有那个年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当然,如果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他好比一条鱼,如果放在一个鱼缸中,永远不会长大。而因为盛唐这片大海,让他体会到了“海阔凭鱼跃”的感觉,历史与思想交汇那一刻迸发出了灿烂的火花。

生于开放盛唐的他,无疑是幸运的,而他那天马行空的思想,更是不允许他仅仅呆在一个地方。他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浪漫,癫狂,豪义,他游历了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不能使他在任何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盛唐的社会安定及发达的道路交通为他远游提供了极好的物质条件。

初到长安之时,他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尽管他最后被排挤出长安,但就他这种狂放不羁的言行性格,恐怕除了雍容的唐朝,没有哪个封建王朝会容忍。

他如一只敏锐的狼,对周围的社会充满了兴趣,不断探索,不断体验。最终,他离开了长安到处游历。他的双脚和墨笔生动了大唐的江山。他深入社会,为自己的创作寻找源源不断的灵感,因此他的诗得以生存。他没有被那华丽的词藻所同化,他始终有着自己的风格,他始终保持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心态。他对于周围环境的探索使他的诗得以永存。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李白的家庭本身就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李白不

.


.

仅阅读儒家经典,六甲百家,还发展了他多样的生活情趣和才能,这为他早年的崭露头角及今后的大放异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身的天赋,自身的刻苦,再加上老师的指导,一时使他小有名气。最终他大笔横扫,给大唐诗坛注入新的活力,令所有的骚人墨客为之一惊。自此“诗仙”横空出世。他的一生充满了不羁,“乘酒捉月”,连死都是一首诗。

“诗仙”的成就离不开一个适合自己生长的空间,展示的舞台;离不开对周围环境的探索;也离不开世人的肯定。如果我们拥有了这些,不一定有大的成就,但却会更好地成长成才。就像今天,如果没有新课程的新理念,没有研究性学习的“李白探索”,我恐怕也不会对李白了解这么多,从而写出这篇自己还算满意的作文。

[技法分析]探究创新巧妙构思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新内容。很显然,这位考生作者,不但认真进行过语文研究性学习,而且能把自己在研究学习中所取得的成绩运用到高考作文中来,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的才智。文章构思巧妙,以“诗仙”李白的巨大成就及他所处盛唐社会为主要内容,通过追记李白的成才经历,揭示了成才与生长空间、成才与探索、成才与世人肯定的重要关系,与文题自然紧扣。作者深入探究,不断创新,灵活运用,巧妙构思,才使这篇文章脱颖而出。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af24a4c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