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2,学习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麻雀表达人类社会观念。 3,感受和学习麻雀为尊严而战、为自由而死的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托物言志的写法。 2.难点:麻雀“不自由毋宁死”的精神。 【正音正字】 雏chú 奢侈shēchǐ 炫xuàn 翱áo 桀骜jiéào 卦guà 矫jiǎo 倔强juéjiàng 瞬shùn 凛lǐn 濒bīn 【词语积累】 无动于衷[注: 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不劳而获[注: 自己不劳动却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土崩瓦解[注: 瓦解:制瓦时先把陶土制成圆筒形,分解为四,即成瓦,比喻事物的分裂。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 桀骜不驯[注: 性情强暴不驯顺。] 天之骄子[注: 骄子:父母溺爱骄纵的儿子。老天爷的宠儿。原指强盛的北方民族胡人,后也指为父母溺爱、放肆不受管束的儿子。] 随声附和 动人心弦[注: 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搏击长空 语不惊人[注: 语:言语,也指文句。语句平淡,没有令人震惊的地方。] 貌不出众 以死抗争 奄奄一息 无可厚非[注: 厚:深重;非:非议,否定。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俯首帖耳[注: 象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 心甘情愿 【朗读课文】 【课文简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全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段),介绍麻雀的生活习性,说明麻雀是与人类联系最紧密的鸟类,为下文的以来作铺垫。 第二部分(4-10段),提出论点,并且用其它鸟类为例从反面议论它们最终“无法避免其奴仆的轻贱与悲楚命运”。 第三部分,正面议论麻雀以生命捍卫自己的尊严和自由的高贵品质。 本文选自《杂文报作品选》,课文取材广泛,内容涉及麻雀自然习性的介绍,捕捉后的绝食行为与倔强神态的描绘,又有对喜鹊、乌鸦、白头翁、鹰、鹦鹉、鱼鹰等其它鸟类情况的介绍。但全文“形杂而神不杂”,文中以麻雀“对人类依赖性最强”来突出麻雀并不因此而屈从于人类的可贵品格,同时又以其它鸟类被人类征服、利用的事实,反衬麻雀的“倔强”、“凛然不可冒犯”的以死相抗的伟大精神,而这种精神远远超出了麻雀本身。全文以麻雀这一人们常见的小鸟为载体,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把“理”寓于形象之中,寄予麻雀深刻的寓意,引出了为尊严而战、为自由而死的严肃主旨,启发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思。 中学语文在线() 【思维训练】(根据自己的情况,完成若干思维训练题) 1,课文的论点是什么? ( “麻雀是对人类依赖性最强的鸟类。但是,麻雀是唯一不曾向人类屈服的鸟类!” ) 2,文章认为麻雀与众不同[注: 跟大家不一样。]的特点是什么? ( 文章认为麻雀与众不同的特点是:语不惊人、貌不出众。 ) 3,文章认为麻雀最可贵、最突出的精神是什么? ( 文章认为麻雀最可贵、最突出的精神是:以生命捍卫自由。 ) 4,如何理解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①麻雀是唯一不曾向人类屈服的鸟类! ( “唯一”突出了麻雀独一无二[注: 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的地位,强调麻雀具有不向人类屈服的顽强性格。 ) ②眼巴巴地企盼着我们赏赐一些食物。 ( “眼巴巴”细致地写出那些在诱惑面前丧失本性的鸟儿的神态,与下文麻雀的倔强神态形成鲜明的对比。 ) ③麻雀是所有鸟类中麻雀最有理由对人类俯首帖耳,听凭差遣的。 ( “俯首帖耳”强调麻雀对人类依赖性极强,突出麻雀不向人类屈服的品质非常可贵。 ) 5,文章为什么还要写其它的鸟? ( 这说明依赖人类的鸟很多,可是其它鸟“为了不劳而获的一把小米,它们背叛了整个天空”,只有麻雀与众不同——“不自由,毋宁死”。作者用其它鸟与麻雀对比,突出麻雀非同凡响,坚守自己的尊严,为自由而死的精神,以此衬托麻雀的可贵。 ) 6,作者为什么用“不自由毋宁死”来评价麻雀? () ( “不自由,毋宁死”是对麻雀高贵品质的最恰当的概括。作者用“不自由毋宁死”来评价麻雀,是借物喻人,麻雀都能知道自由的重要,我们人类更应该懂得自由和尊严的可贵。作者用这句话来评价麻雀,充分证明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托物言志,是借麻雀来评论人类,表达自己的社会观念。 ) 7,为什么说“麻雀是动物界最后的烈女”? ( “烈女”本来是指拼命保全贞节的女子。麻雀像“烈女”一样,为了坚守自己的尊严,不受人类束缚,不背叛自己的天性,以死抗争,令我们肃然起敬[注: 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这种“烈女”在动物界已经是绝无仅有[注: 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的,所以称为“最后的烈女”。这里,表达了作者对麻雀“烈女”的赞美之情。 ) 8,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五个、写一段80字左右、中心明确的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b13a48002768e9950e73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