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学生心理应激反应提供社会支持 作者:刘文 王薇薇 来源:《教育家》 2020年第8期 刘 文 /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王薇薇 /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生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非常时期迫切需要启动、加强和完善社会支持系统,集成有效、高效的社会支持力量,形成依法、科学、积极、果断地管控疫情的成果,进一步降低病死风险,提高免疫力,提升主观幸福感,提高生存质量。学生的心理健康关乎祖国的未来和社会的稳定,在危机面前,必须重视国家、学校、家庭、社区以及学生同伴之间的对其心理支持和援助建设,共同携手,理性平和地度过危机。 社会重大事件所造成的学生心理应激反应 心理应激反应是指个体感受到某种应激事件时产生的身心紧张状态,当超过个体正常心理和情绪的耐受极限时,便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甚至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个体陷入心理应激反应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处于应激状态的个体要经历平衡打破、尝试解决、寻求帮助、陷入抑郁或逐渐恢复四个阶段,持续时间一般会维持6~8周。疫情暴发后,我们必须努力将个体的心理应激反应控制在适中的水平。 目前,心理创伤及应激反应最严重的应该是疫区的确诊病人的家属、隔离人员、一线医护人员和记者等,其次是各地的确诊病人家属、隔离人员、医护防疫人员等,然后才是不能正常外出度假和开学的学生和教师,以及不能正常开工开业的社会各界人士。 非常时期,信息传播途径广、速度快、来源杂、谣言多,很容易对人们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图1调查结果显示,此次疫情带来了不同群体的担忧、恐惧和愤怒等心理应激反应。特别是学生群体,如果未经历过重大的社会危机,并且对社会信息的分辨能力有限,相较于成人则更容易被危机所影响,产生心理应激反应,甚至还会因为过度应激导致某些心理疾病的发生,损害身心健康。 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群体认知能力及人格、社会性的发展水平不同,其应激反应程度、后果和表现也会有所不同,这决定了社会支持必须具备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虽然学生们的心态总体来说是积极的,但在我们在对大中小学生的心理调查中发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 学业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等不良应激行为。小学生因为不能出去玩而苦恼,中学生担忧自己的学习进度会受影响,大学生则因自身的学业、职业规划和生活计划等被打乱而产生焦虑心理。因此,为确保学生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保护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减少和缓解因治疗、隔离、延期开学、不能正常上课等问题而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应激反应,启动、加强和完善社会支持是当下心理学工作者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使消极性的应激转换为积极性应对 社会支持系统是一种具有稳定格局的社会关系,不仅可以促进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提高心理应变能力,而且可以有效地缓解个体的心理危机。具体而言,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提供物质、工具上的帮助,以此帮助个体调整认知、改善负面处境,并最终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简言之,社会支持即人与人之间的帮助、相互关心和彼此肯定。 科学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可以减轻人们在社会重大事件发生后所产生的心理应激反应,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性,并起到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研究发现,积极帮助、支持他人的个性特质能够通过更高的社会支持来预测较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并且这种预测作用在高创伤程度的个体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这提示我们积极的社会支持在缓解学生群体应激反应中的重要作用。此外,社会支持系统可以使学生群体的消极应激反应转换为积极应对,社会支持系统的质量也很重要。 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心理应激反应的社会支持 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应激反应的社会支持系统。面对疫情,学生们的应激反应凸显。在全社会范围亟须建立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应激反应的国家级社会支持系统及网络平台,在每名学生个体及其周围形成三级社会支持层,即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这三大社会支持层彼此独立,又相互影响,通过学生个体所具有的社会角色贯穿心理应激干预的全过程,以满足“从个体具体情况出发,以社会支持解决问题”的海量心理支持和援助的社会支持工作的迫切需要。 宏观社会支持系统。国家层面统筹把握,制定相关文件,开展系列指导活动,并联合全国心理机构开展共同心理援助活动,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根据多个国家文件要求,各地高校和心理服务机构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率先开通热线电话后,也纷纷开设了热线电话。其次,教育部思政司邀请了7名心理学专家,通过网络为大学生举行心理应激培训,在中国心理学会的带动下,各省市自治区的心理学会等机构相继开通了热线电话、网络咨询等服务。中国心理学会联合千家社会心理服务机构,正式启动抗击疫情“安心行动”。这些系统都是国家层面的宏观支持系统,为预防和干预学生的应激行为搭建起了宏系统,为学生提供了心理教育和应激干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中观社会支持系统。充分发挥学校的作用,并和社区相结合。根据疫情发生和发展的不同情况,因时因地开展心理辅导。 学生群体依托的是学校。对于学生群体而言,学校是对其影响最大的中间系统,也是其心理发展的重要支持系统。因此,为学生群体服务的校方、校心理咨询中心等部门均应积极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学校应和社区紧密联系,并团结区域城市、各社会团体机构建立完整的中间社会支持系统。目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期,各级各类学校均延迟开学,为减少疫情对学生可能造成的心理问题,和学生已经产生的应激反应,校方可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社会支持措施。 对中小学生而言,班主任、任课教师工作在学生管理第一线,因此在社会重大事件发生之后,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及时辨别个体的心理动态,如果发现学生因疫情产生了应激反应,应在第一时间给予学生必要的情感、信息支持及积极干预措施。各地教育局还应紧密依托当地的心理服务体系和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为教师提供心理支持。相关部门和组织应统一、联系来自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支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做到“积极、一致、家校共同促进”的支持方式,从而形成二级联动的社会支持系统。开学后,各中小学应积极利用互联网等途径,第一时间根据当地疫情开设专题心理讲座,指导各年龄段学生及其家长做好防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针对全体教职工开展防疫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培训,建立全员教职工参与的心理辅导体系;面向有亲友感染的学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面向因疫情导致不良心理状况的学生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同时,根据疫情发展开展有针对性的情绪疏导,对于疫情过后的心理创伤和不愿意与人交流、怀疑生活、怀疑自己能否完成学业等过分担忧的应激反应进行预判和预防处理。 对于大学生而言,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干预与辅导。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成立专项领导工作小组,建立跨地区的辅导团队,建立“学校管理部门—心理辅导室—学生家庭”的网络工作模式,发挥朋辈心理辅导团队的优势,积极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全面收集相关信息,正确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不良心理。发现突出问题或可能发生应激事件时,要及时将相关信息报告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充分发挥“健康中国”“12320”、省级健康平台、现有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和多种线上通讯手段的作用,统筹组织心理工作者轮值,提供心理援助在线服务。 微观社会支持系统。微观社会支持系统层是社会支持系统的最内层,指的是来自个体活动和交往直接环境的支持,包括来自父母、主要抚养者及其他亲属、朋友的社会支持。家庭是学生群体接触最多的社会环境,因此在微观系统社会支持层中最重要的就是父母、家人积极的鼓励和支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公众相关认知、行为和心理健康调查》显示:民众对于心理服务具体类型最需要的前三项依次是亲朋的沟通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评估。家庭支持在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当个人陷入困境时,家庭可以提供及时和全面的支持,帮助他们从创伤事件中恢复。 国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发生后的一个重要项目是针对家长群体的教育。因此,可以通过上述的宏观系统、中观系统给予家长群心理支持与干预,同时重视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特殊学生群体,给予他们物质和情感上的支持。学校和社区工作者可以通过微信、QQ关注留守、流动和特殊学生群体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动态和情绪变化,还要发挥朋友的积极社会作用,通过良好的社会同伴交往关系,使个体获取积极的社会支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改善退缩回避、高度警觉、社交退缩等应激反应的症状和水平。同时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群体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的共情能力和亲社会性,帮助儿童和青少年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完善人格,建立对事件全面、科学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生命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必要的自救和助人方法。 完善为学生心理应激反应长期服务的社会支持系统平台。研究表明,对心理应激行为的社会支持并不是越多越好,关键在于干预的质量。首先,教育部高校心理健康指导委员会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委员要整合三大支持系统的各方资源,搭建起为大中小学生服务的平台,成立领导小组和执行小组,明确目标,将心理支持与疫情防控整体部署相结合,协调各地、各校以及社区的心理服务资源。平台应定位于学校,并联合当地的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以多种形式服务于学生、教师乃至家长,持续地给予心理援助和心理危机干预,缓解因疫情产生的学生应激反应,积极预防、减缓和尽量控制因疫情产生的学生团体的心理危机,及时发现社会支持系统中的问题,及时协调,避免过多干预给学生带来二次伤害。其次,社会支持系统应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情况,动态调整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的工作目标和内容。在第一阶段的疫情紧急期,由平台协调统筹,对接各高校和中小学为居家隔离留观、疑似和确诊患者乃至焦虑的学生,开展相应的科普宣传、心理支持、情绪疏导、危机干预。在第二阶段的疫后心理重建期,可以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心理援助、团体辅导、安心课堂,有效动员学校和社区的力量,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学生心理咨询能力培训,推送“学生心理健康”资源包,为学生心理工作者提供督导。 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战役,受影响及隔离地区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及应激反应亟待关注。抗击疫情,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我们一起上心理战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b419bbfaa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