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的形成 最初,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发现了季节或干湿季度的周期性变化。随着计量学和数学的进步。人们能较精确的知道季节变化周期为365天左右。但更小的时间单位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计量方式。历法以辅助生产为目的,历史上有几次大的改革。我国就出现国20多种历法。 历法主要分两种:太阳历,太阴历。太阴历以月亮的圆缺变化周期为一月,这样的一月平均有27天。我国现行的农历即是这种。一般每年13个月(其闰月不同于阳历,是:真正的一个月)。太阳历以太阳正午高度变化的某种规律计时。每月30-31天。现在通用的阳历即是这样。 公元230年左右,阳历被制定。(以他们推算的耶稣生日为元年)。1582年,一教皇发现原来的闰月方式已经引起了10多天的误差。不利于农业生产。他规定1582年4月1日为4月15日,并规定“每4年为一闰年,但能被100整除却不能被400整除的除外”。(这就是现在计算闰年的方法的来源。)这样,每3000年的时间误差也不足1天。现在,每年国际社会都会调整时间以减少误差。(我们经常听到‘19**年迟到1秒’之类的消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bd4801bcf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