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酒”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交流的话题是: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中的“酒”。中国古典诗词文化和酒文化都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古代文人那里,有酒必有诗,无诗酒不雅,无酒诗不神。“酒”成为我国古代诗人特别钟情的一个传统的审美意象,以至于我国古代的“酒诗”以其特有的风貌影响着后世的诗词创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品味古诗词中“酒”意象丰富的审美内涵,欣赏我国古代“酒诗词”的骨力和风韵,从而感受我国古代诗坛上那流溢出的醉人的馨香。 一、借酒寄托诗人的豪迈性情。 刘禹锡以酒激壮志,抒豪情。《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 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意思是愿我能凭借这杯水酒,满怀激情,重新振作精神。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到:“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足见其豪放心魄。同在密州,苏轼曾于丙辰中秋欢饮大醉后写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饮酒赏月,表现了词人心胸旷远、超脱开朗的性情。 宋朝女词人李清照游览溪亭,饮酒观景,以至于“沉醉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此乃洒脱豪放、率性直爽之女流也。 二、借酒寄托诗人的离愁别绪。 古人常是以酒赠别,把离别的浓浓感伤融于酒中,以此作为预祝远行之人的饯别方式。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捧在手上的哪里是酒?分明是对即将远离的友人的牵挂与不舍;“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饮入腹中的哪里是酒?分明是主人对挚友的担忧与祝福,多饮几杯吧,以抵御遥远路途上的寒风。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赏。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一饮而尽,别意更浓,此番离愁别绪,酒何以堪? 三、借酒寄托诗人的思念情怀。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与亲人、朋友分别后,诗人则继离愁 之后又生离散之孤独和思念之苦痛。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好景好酒却无人相伴,诗仙李白只好把月当作了酒友,且歌且唱,借酒抒发孤独之情,乃对亲人的深深思念。 又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将士离家千万里,归期无望,对家乡的想念,全付诸此樽浊酒。也许,浊酒的强劲可以冲淡范仲淹对家的思念,亦或醉后才是归期。 他的另一首词则把思乡之浓烈又向前推进一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宋·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这两句诗中说自己愁绪满怀无法排遣,只好借酒浇愁,其实酒又何尝能真的浇愁,结果又反而化作了相思的眼泪。既抒写了思乡之情,又反映了浇愁之酒化作相思之泪的深重相思之苦。 借酒把思念之情推向极致的倒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不要以为饮酒赏菊就可以解忧,你看那西风卷动帘脚,露出个人来比菊花还瘦。以秋日菊花喻人之消瘦,把词人日夜思念丈夫的悲苦愁情抒发得如此深重。 四、借酒寄托故友重逢的喜悦之情。 “酒逢知己千杯少”,朋友相聚,小酌几杯,倾吐衷肠,岂不乐哉!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与友人推杯把盏,开怀畅饮,共叙友情,何等惬意! 诗人杜甫于战乱之际回到老家羌村探问。“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羌村三首》)父老乡亲携酒慰问,盛情淳厚。 古代诗人喜爱田园风光,对喝酒留客庆丰年的淳朴民风、民俗尤为欣赏。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偶然的久别重逢,喜上眉间,煮一壶清酒共饮畅叙。一壶腊酒,承载着几多欢喜,几多盛情。此刻,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感溢于言表。 五、借酒寄托诗人的人生失意。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的《短 歌行》很经典地诠释了酒对于失意的人的重大意义。 “斗酒诗百篇”的李白,青年时期才情万丈,却仕途不顺,不能在政治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抱负。面对“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的盛宴,依然“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以强烈的反差,将诗人彷徨、苦闷的情绪展露无遗。 李白在《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又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酒在这时就成了诗人抚慰失意人生的良药。 诗人们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欲摆脱理想幻灭的苦闷,唯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欲忘却惨淡的人生,唯有“醉卧沙场”(王翰《凉州词》)。而后,他们或许会惊问“今宵酒醒何处?”(柳永《雨霖铃》)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诗人们总是无计可施,只有用酒麻醉自己,暂时徜徉于快意人生里。看起来,酒并没有化解诗人们的愁绪,酒依然是失意人生的象征。可是,除了酒,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六、借酒寄托诗人的愤世嫉俗。 诗人写“酒”,有时也流露出对上层社会、上层人物的讽刺。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里的“酒家”就是醉生梦死、苟且偷安的晚唐腐朽社会的缩影,委婉表达了诗人杜牧对晚唐社会的讽刺。 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中写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贵族人家的红漆大门里散发出酒肉的香味,穷人们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表达了对腐朽唐王朝的一腔忧愤和控诉。 同学们,以上老师讲了古代诗人们“酒诗”中寄寓的6种情感,展现出“酒”意象丰富的文化内涵。吟诵着这些古诗词中的“酒”,带给我们以朦胧隐约、空灵飘逸的诗意和热情奔放、醇香醉人的酣畅以及诗人借酒看社会看人生的高峻人格。谢谢同学们收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be9e30cbf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