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故事-苏轼和王安石亦敌亦友的关系 王安石和苏轼,是中国历史名人,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在后世和当时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大多数人熟知二人,应当是在文学方面。两人才华横溢,文笔出众,特别是苏轼,可以说是北宋文坛文宗级人物。 《庄子·外篇·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苏轼和王安石两人之间的关系,大地就像庄子写的这样。 王安石虽然文学上成就没有苏轼高,但却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对于北宋的政治有着直接而深入的影响。历史上著名的熙宁变法,就是由王安石主持的,所以这场变革又叫王安石变法。 国家法度不是小事,牵连甚广,一旦确立就少有更改。这期间也不是没有改革之事,但波动都很大。熙宁变法,也是一场改革国家各领域的变法,自然受到同等对待,朝内外反对声音无数。 当王安石开始推行变法之后,朝廷官员纷纷作出选择,自发的形成了新党和保守党。王安石和苏轼,这两位同样才华出众的人,站在了对立阵营。 苏轼一家都是保守派,其父还曾作《辨奸论》,大肆批判过王安石,说他“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毫不客气的指责王安石,“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 受到家庭的影响,苏轼一进入仕途就站在了王安石的对立面,成为反对王安石的保守党新秀。 在政治上两人站在对立面,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主张,自然会相互攻讦。 苏轼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他写《议学校贡举状》、《上神宗皇帝书》,主张“结人心、厚风俗、存纲纪”。苏轼在当时虽然官位不高,但是在文坛上却占据极大地位。所以苏轼所作的文章,对于王安石的新党和改革都阻碍极大。 后来苏轼当上主考官,出题影射王安石,这就触怒了王安石。王安石当时深受宋神宗信任,在他的推动下,苏轼最终被贬。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虽然政治上两人不和,但是却并不妨碍两人互相欣赏。当脱去政治外衣之后,却是最好的朋友。 元丰二年,乌台诗案发生。被贬的苏轼,加自己的挫败情绪加入到文章中。他到任之后上呈谢恩表,被新党人氏抓住漏洞,当即斥责他对皇帝不敬,不服皇帝处置。“至于包藏祸心,怨望其上,讪渎谩骂,而无复人臣之节者,未有如轼也。” 苏轼因此被捕下狱,陷入文字狱中。当时宋神宗想将苏轼处死,众人纷纷与苏轼划清界限,最后是王安石上书言:“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加之宋太祖开国之后,就立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宋神宗听进王安石的劝告,苏轼于是改杀为贬。 苏轼被贬之后,有一年来到江宁与王安石相会。当时的苏轼经乌台诗案一事心灰,而王安石也从朝堂急流勇退,褪去朝衫。 两人进行了一次友好会面,谈天说地,毫不掩饰对彼此的欣赏。 两人游蒋山,苏东坡写:“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王安石附和赞叹:“老夫平生作诗,无及此之二句!” 此次见面之后几个月,苏轼还写诗夸赞王安石“骑驴渺渺入荒坡,想见先生未病时。 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王安石则说苏轼:“不知更年几百,方有如此人物!” 这才是真君子真名士,政治上是一回事儿,私下里是另一回事儿。不因为政治立场的敌对,而失去公正目光。也不因站在对立面,而相互厌烦憎恶!苏轼和王安石,都是值得钦佩之人!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bf396aa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