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益智成语故事-退避三舍

时间:2023-02-11 16:05:2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古代益智成语故事-退避三舍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退避三舍的意思是什么吗?跟着小编一起去了解退避三舍这个成语故事吧!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è]

[释义] 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战国时晋国国君重耳在与楚军交战中;信守当年立下的诺言开战前先退军九十里。”

[例句] 今天对方来势汹汹,且让我先退避三舍,思谋良策。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

经过千辛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

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

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 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一年,楚国和晋国发生战争。晋文公实现了他的诺言,下令让军队退避三舍,驻扎在城濮(pú)。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 楚军首领成得臣派人向晋文公下战书,态度十分傲慢。晋文公也派人回答说:“贵国的恩情,我们不会忘记,所以退让到这。


既然你们不肯谅解,那只好在战场上比个高低。”

才一交手,晋国的将军用两面旗,指挥军队向后退。他们还在战车后面拖着树枝,战车后退时,地上扬起许多尘土,显出慌乱的模样。成得臣一向骄傲自大,不把晋人放在眼里。他直追上去,正中了晋军的埋伏。晋军的中军精锐,猛冲过来,把成得臣的军队拦腰切断。原先假装败退的晋军又回过头来,前后夹击,把楚军杀得七零八落,最终获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小编有话说:

很多时候我们在遇到一件事无法硬碰硬时,我们可以另辟蹊径,换一种方式方法去解决它,说不定就可以很顺利的解决。

如果是遇到有人蛮不讲理,我们可以停下自己话语听他说,等他说完咱们再说,冷静看待事情的发展趋势,找到最有利的时刻再出击,这样做事还会事半功倍。

再说了,别人在说话时不插嘴是基本礼貌,咱们都是有礼貌的乖孩子不是吗!如何巧妙的“退避三舍”小朋友们学会了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c81a13221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