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学试探

时间:2023-01-26 14:29: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体育文化导刊



20109

















谢瑾

(西安交通大学体育部,西安 710048)

摘要:身体学的提出,是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借高校这一特殊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专门机构之力,更好地

整合、完善与提升相关学术水平。促使身体学的价值得到社会认同。 关键词:体育教育;学科;公共课程;技 益的探索,构建了一些理论,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科学 一、“身体学”研究趋势 20世纪80年代开始,“身体学”成为西方人 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文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新领域。美国、英国、法国、德 生命在于运动。体育是生命发展的基础。体育的 国、El本等国家的哲学社会学、人类学、宗教学、 目的在于强身健体,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体育的

体育学、艺术学等诸多学科领域的学者竞相涉足这一 真义在于“体”。“体”即“身”,“身”为“心”之基,

所以,体育则由“体”及“心”,渗透在整个生命之

研究,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理论探索。

中,是身心统一的教育。因此,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

目前,我国对“身体学”的研究相对滞后,人们

身体的认识还存在着许多困惑,当前消费主义者把 忠诚、勇气、合作精神,能够教他们在任何艰难困苦 身体看作是快乐、欲望和欢娱的载体。失业、退休、 的条件下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同时懂得自我控制、 享乐主义的滋生以及服务行业的兴起都使身体变成消 遵守规则、保持荣誉和尊严、公平竞争。体育对人的 费品而被包装。它使人们将身体越来越多地与自我理 成长,超出了对他们身体成长的意义。 解、自我实现 和个人成就联系在一起。因此出现了多 当前,由于我们对教育培养人才的扭曲,致使广 种关于身体的医学和体育的观点。尤其是体育这门学 大青少年对生命的理解太肤浅。对一个人来说,生命 科,它最贴近“人”本身,贴近“生命”本身。但是, 只有一次机会,我们应当着眼于追求生命意义,着眼 我们的学校体育却被限制在理论的知识传授和形式的 于实现生命价值,着眼于生命的自由,着眼于对生命 抽象分析方面,使体育教育成为悬浮在表层的纯技术

的敬畏。 操作,甚至把原生态的体育——田径运动,置



“身体学”应该使学生树立“生命可贵”的人道

于边缘,

主义思想,培养他们敬畏他人和自己生命的意识,保 而把不具有教育属性的游戏、娱乐、民族舞蹈、民俗、

护个体生命存在的权利。 义和教学质量,背离了体育 街舞等引入体育课堂,严重降低了体育学科的教学意

教育应致力于学生身心和

谐发展的目的。这不仅使学生丧失了接触体育精神、 二、身体观的探研 习得社会规范、丰富精神世 界的机会,更使学生在终 身体,既是人之自我理解的起点,又是人与社会、 身体育过程中。缺少以体育精神为基础的精神动力从

自然沟通、交往的存在支点甚至价值支点。探究人的

而间接影响了体育教育的效果。这意味着我国由历史

身体运动轨迹、身体思维、身体展演、身体修炼等,

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发展自我,藉着身体的认知与实践, 沿袭下来的尚文轻武的这一传统,在今天的教育制度

中仍然根深蒂固。 可更好地调整自我与他我的互动关系,从体育中寻求

可能蕴含的思想资源,使我们从身体与自然的互动中 2l世纪初以来,体育学界对于身体的形态、意



去探索增强体质之道、养生之道和培养精神之道。

向、属性以及身体与社会、身体与情感、身体与思想、

当前,西方思想界掀起了“身体学”研究的高潮, 体与文化、身体与运动、身体与素质、身体与养生、

“身体学”成为学术思想的重要切人点,藉身体符号 身体与疾病、身体与竞技、身体与娱乐等都展开了有



作者简介:谢瑾(196l)女,陕西西安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学校体育、体育史学方向的研究。

身体学试探



万方数据


以展开人类健康、长寿的实情和方法。关于我国思想

中的“身体观”,近年来亦有不少论、著涌现,但体 育学术界对此的研究还较少。不过,我国自先秦时期 抽象出“形——气——心”的 理论类型。提出了身体是礼的象征符号,礼的精神亦 藉社会空间中的身体实践而出现,生理之身乃由之转 化为社会的身体、道德的身体、健康的身体。孔子以 体合礼的威仪身体观、以体习礼的体育身体观,孟子 仁内义外的身体观,苟子以礼导体、以体达礼的礼仪 身体观、乐舞身体观、百戏身体观、修炼身体观,都 使社会规范与个体身心达成统一。儒家的礼仪教育

特别强调形体和心志的正直,身体运动特别强调形体 礼”,



以体行礼,以体扬礼的身、心、礼一体,可为现代体 育运动的身体异化提供新的思想方向。

儒家“身体观”还强调修身。提倡“修身以道,

身以仁。”认为修身的终极目标是:“志于道。据于

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意味着修身的目标在道的

实现,修身过程中不能违背道德精神,修身又必须符

合“礼”的标准。而“游于艺”对修身更有特殊的涵 义。“艺”之修习,正是一种身心整体都投入其中的

“动”。尤其是从事田径、体操、球类、跳水、太极拳、

武术、举重、摔跤、射击、射箭等体育运动,都有着



使身体趋于完美,并达到超越自我,提高运动能力,

发挥自身潜力的作用。“游于艺”更在于“艺”的修



习,它既要使身体各部位都充分调动起来,又要心灵、



心意、心志亦化人全身各部位,身心互动而投注于艺



汇,身

体展现乃成为一大艺术,并在为“礼”的精神所浸润

的生活空间中展开,使身心化人到“礼”的精神中,

体成为“礼”的合度。这反映了中国的身

455 体修炼是一种特殊的身体锻炼方法,它拥有“手、眼、步、精、气、神”七法,是一门身上训练的



207 功夫,因为只有“身上”的功夫,才能体现出高超的技艺,体味出人生。另一方面,还不能满足“身上 有”,“心里有”对于修炼人的“身上”是有帮助的,

寻找最有潜力的体能和体力,以及对技艺的

内心感受。因此,“身上有”是基础,是修身的必要 条件,而“心里有”是进阶,是修身圆满的条件。 文化理念,使人对身体的审美意识有较深的影响。近 中国独特的儒家文化和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与

封闭的地理空间,四季分明,缺水少雨的气候,土 的风化,局限了中国人的户外活动,制约了对人 之自然身体的感观。中国文化未能产生广泛、普遍的 形体审美观念,没有对追求深入的身体健美。亦无全 民的体育运动,更不可能有如同奥林匹亚举行的裸体



万方数据

运动。人文方面,与古希腊“尚武健身”形成对比的

“崇和精神”,排斥“以力制胜”的个人勇武,都导致 中国文化中体育精神的贫弱。 就形成了儒家身体观。 古代中国重内在修炼,重精神涵养,强调的是体 气的流通顺畅,体内各部位的和谐通泰,及身体与自 然的气息沟通,关注的是柔韧性、持久性、耐力、灵 活性、灵敏度。而古希腊却重身体的“力”与“美”, 中国文化更注重“气”与“和”。中国古代人的身体 形态偏于文静、文弱。中国人的体育活动不重竞技而 重欣赏,很大程度上被艺术化了。而希腊人重视个性 身体,强调身体强健与心智健全的统一,肯定生命的 活力。 与道德融会在一起,身心高度和谐。这“寓体于三、结语 以身体在中国体育领域的重要性,尤其是20

有可能成为体育这一学术领域内的一门显学。我们深 知在“身体学”学科建构这一学术设想的实施过程中, 通过努力,尽可能弥补现有较大和较明显的学术缺失, 使这一学科的研究更具系统性,并且在史、论、资料 建设和体育教育这四个学科的核心研究方向上有所突 破.藉此明显提升体育研究水平,都将成为学科建设 和发展中最优先考虑的目标,从而使体育真正与教育 融为一体,两者相得益彰,学生通过体育塑造自己的 人格、品性。完成这些重要工作之后,“身体学”将 不再只是一个称谓和设想,它将作为一个单独学科的 存在。 中;把精神领悟与身体感通在运动中真实地相参考文献: 1】程树德.论语集释【M】冲华书局,1990232 达到身心整2】苗力田.古希腊哲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3】葛红兵.身体伦理学M】.学林出版社,2000213 身、法、[4]龚鹏程.游的精神文化吏论[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5】周与沉.身体:思想与修行【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309 [66贺麟.文化与人生[M】.商务印书馆,1999199 有助于他[77户晓辉.中国人审关心理的发生学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2003142 8】姜澄清.中国人的色彩观[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9092

9l金泽.宗教人类学导论[M】.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120 lO】康ft-,S,..身体与情欲【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14 11】李存山冲国气论探源与发微【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88 12】刘峻骧冻方人体文化【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2022

纪以来中国体育现实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决定了它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d0ecd6228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