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蒲松龄之妻 作者:荒 流 来源:《中学生百科·文综理综》2009年第12期 蒲松龄的父亲原是读书人,但连秀才也没有考上,四十多岁了还没有子嗣。后来他弃儒经商,并亲自教子,生活才好过点。然而好景不长,没多久,家庭经济状况再次恶化。由于家里实在穷了点,作为三子的蒲松龄迟迟娶不上老婆。 这时候。蒲家听说有位刘秀才的女儿待字闺中。就派人为蒲松龄提亲。有人对刘秀才说蒲家太穷,劝刘家不要与蒲家结亲。刘秀才并不是势利眼,反倒很佩服蒲松龄的父亲,说贫穷不是过错,于是就定了亲。 顺治十二年(1655年),民间谣传宫廷要选民女进宫。刘秀才为保险起见。将刘氏提前送到了蒲家。两年后,两人正式举行婚礼。此时,蒲松龄18岁,刘氏16岁。 刘氏话不多,性格温顺,既勤劳又孝顺,因此深得婆婆喜欢。婆婆逢人就说刘氏的好话,说她有“赤子之心”。如此一来,刘氏的两个嫂子不高兴了。她们认为婆婆太偏袒刘氏,于是一起想办法攻击刘氏。 刘氏是那种特别能忍耐的女子。遗憾的是,虽然刘氏对两位嫂嫂一味忍让,但她们仍旧闹得鸡飞狗跳,连蒲松龄的父亲也觉得日子过不下去了。 后来,几兄弟终于分了家。分家的过程中,对于杂物器具,两个嫂嫂如狼似虎抢夺完好的归为己有,将破烂的到处乱丢。 这次分家,由于蒲松龄和刘氏都不善“争”,也不愿“争”,两个哥哥都分到了设施完备的好房子,只有蒲松龄和刘氏分了间老房,连门都没有,里头居然小树丛生、蓬蒿满地,可以说是荒凉至极,甚至,夜里还有狼闯进来。 刘氏默默地承担“开荒”的任务,她砍除荆榛,“重建家园”。当时他们家的住房“紧张”到这样的程度:房子要借木板隔开,大门不能同时容两人出入,出门遇见有人进来必须退避门后,让对方进来后才走出去。 不过,对于贫苦的生活,刘氏却能够甘之如饴。 蒲松龄虽然常年在外设馆教书,但实际上只能养活自己,很难说能补贴家用。蒲松龄做私塾先生一年最多能挣八两银子,当时一个轿夫年薪都是十二两。于是,养家糊口的重担实际上全落到了刘氏身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d66a8a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