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言传身教 我一直认为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孩子前期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中国古代所谓“言传身教”就是这个教育思想了。在学前阶段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差,很多言语很多动作都是学着大人来做,在他们稚嫩的眼睛里,父母就是他们的榜样。当进入青少年时期,父母为人处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就是孩子进入社会之前最早接触的,这个时候,有了一定判断能力的孩子会对父母的言行或批判或学习。总之,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很大的影响,而且这些影响是一点一滴日积月累的,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我会对父母的言传身教有感触的主要原因是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我小时候的很多事情其实大都记不清了,可偏偏有那么一两件事情在脑海中清晰无比,以至于我认为这是我选择性记忆的结果。大概是四、五岁的时候,我家附近的工地上有一个守门的大叔,大叔平常很少与人交谈,但是周围的人家有什么事请他帮忙却从不推辞。他很少笑但每次见我们玩耍的几个小孩子时,都会露出不怎么“漂亮”的笑脸,一直看着我们。所谓不漂亮,在那时我的眼里却是让人害怕的意思,只因为他的长相。那个叔叔脸很黑,沉默时面目凶悍,现在想起来那好像是一张类似于钟馗的脸,可最让我们害怕的是他有一只耳朵,另一只很扭曲地紧贴在皮肤上。于是当有一天叔叔很小心地拿着几个桃子,想摸摸我们的头,让我们叫声叔叔时,我们都跑开了,嘴里还喊着“丑八怪”,留下叔叔很尴尬的笑和伸出的拿着桃子的手。这个事情被买菜回来的母亲看到了,她对叔叔说了小孩子不懂事之类的歉语。回家后母亲拉我到身边,温柔而又带着些失望看着我,然后告诉我:“那个叔叔是个憨厚老实的好人,只是外表有些缺憾。离家打工几年,看到小孩子笑是因为他喜欢你们,说不定也是他家里有跟你们一样的孩子。你们几个是小孩不懂事,可也应该分得清别人的善意和喜欢吧,明明看到叔叔是亲切、没有恶意的,你们这样做是捉弄、嘲笑,换了你,是不是会心里很难受?”这是我印象中母亲第一次这么严肃地跟我说着一个关于尊重和宽容的话题,平时大多关注我吃饭穿衣、宠爱有加的母亲这样说来,让那时的我觉得自己真的干了一件不可原谅的事情,我以一个小孩健全而灵动的身影、可爱而清脆的声音无知地嘲笑了一个人的外表缺憾,践踏了一个人淳朴真诚的喜爱和好意。母亲揽我在她的臂弯,我哭了,母亲擦了我的眼泪接着对我说,你看,叔叔的耳朵可能是工地事故造成的,他出来辛苦干活是为了家里的小女儿、小儿子能和你一样上学、玩耍,他的孩子要是知道自己的爸爸被别人这么说是不是会伤心啊。母亲又说,我们可不能因为一个人长得不好看、有缺点就去嘲笑他,也不能因为觉得自己有什么好而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因为大家都是一样的。你聪明懂事,慢慢长大你就会明白了。下次见了叔叔,要叫叔叔好,对不对? 我很乖巧地倚在母亲怀里点头答应。我一直清楚地记得这件事,在我以后的成长中,不得不说,母亲的这次教诲让我受益良多,我会很真诚地对每一个认真努力的人说谢谢,街边摆摊的大姐,卖红薯的大叔……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尊重,我从不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当然,母亲的话并不是让我上升到了很高的精神境界,而是学会了以一种宽容和真诚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反省自己的同时尊重他人。 没错,就家庭教育而言,父母、师长等提供的做人做事的正确态度和品格教养,与他们的学历、生活地位并没有绝对的关系。这些东西不是语言或文字的学习,而是日常生活经验的种种表现中得来的,它们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孩子心智的发展。胡适曾经说过:“你想怎么收获,就先怎么栽。”比如说,希望孩子聪明、能主动的解决问题,家长就需要在生活中具备观察、比较、归纳等思考判断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孩子逻辑思考、经验判断和道德判断的思辨;希望孩子诚恳踏实、认真负责,父母就得具有诚恳、认真、负责的态度,鼓励孩子主体性的同时,亲切的示范、协助一起在生活中表现这种好的特质。荀子所谓:“蓬在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就是这个道理。 记得以前看过这样一个纪录片,叫《请投我一票》,讲述的是一所小学三年级的三个8岁的小学生为争夺班长职位而展开的一次班级内竞选活动,几个小朋友为了当上班长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老师表明,为了帮助孩子们竞选,家长们也可以出谋划策,协助支持。成成、罗雷、晓菲,三个是班长候选人,两个小男生,一个小女生。规则是最后由同学们自己投票,最后按照票数的数量来选出班长,这就是民主选举。于是为了当上班长,各位开始竞争了。第一项是个人陈述演讲,跟同学们说说为什么自己能做班长,做了班长后会给大家干什么事,有什么能力做班长。第二项是个人展示,才艺或者特长。最后是说自己的优势和挑出对手的劣势。此过程中,小小的孩子中间出现了用“贿赂”的方法来拉票的作风,以及利用和自己较好的同学的关系网来进一步获取更多的选票,这简直是成人社会的一个缩影版,在他们身上以一种最简单直接表面地方式显示出来,也许这种方式并不代表全部。 在这里我更想说的是其中几位家长的表现,在这场选举拉票中,家长的作用可不能忽视,每位的竞选活动都是在家长的出谋划策中开展的。这几个孩子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与家长的影响教导是分不开的,甚至其中父母的一些表现让我不太能接受。父母亲协助打算让孩子引导舆论,诋毁他人。成成告诉老师,他妈妈叫他在罗雷吹笛的时候在台下起哄,扰乱现场。就在成成以这样的方式即将取得胜利时,候选人罗雷父母还想出了“糖衣炮弹”的贿选绝招,让罗雷请全班同学坐轻轨。罗雷父亲特意交待是给全班请客,于是坐了轻轨的孩子们一时全部倒戈;投票前一天,罗雷父亲拿出一迭粉红色贺卡给孩子,为老师和同学准备的中秋节礼物。在网上搜索这个片子时,看到这样的一个标签“看邪恶的一代如何调教更邪恶的下一代。”也许这些孩子并不知道所谓的权利和欲望是什么意思,但他们却很了解,当了班长就可以指使其他小朋友做事情,可以让他站着他就站着。属于成人世界的东西在家长、老师的教导下变形扭曲了,只是孩子拙劣、不加掩饰的表现让我们看得更清楚也更无奈。我只是在怀疑,这样的父母理直气壮的“邪恶”教育下,孩子会懂得什么是善良、公平、付出、尊重和成功吗?他们父母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无疑会对孩子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到底是健全孩子人格的培养还是未来发展的培养,我认为这两者之间的均衡是家庭教育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而现在的教育恰恰忽视孩子本身人格的健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四个学会”来组织的,即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与人相处。目前在我国比较流行的家庭教育定义是三道教育,即为生之道,为人之道,为学之道。“为生之道”以生命健康为核心;“为人之道”以生命价值为核心,由人格人生、心理卫生、道德礼仪、人际交往等四方面组成;“为学之道”以生命智慧为核心,由学习策略、思维能力、科学素养、人文修养等四方面组成。我认为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通过感性的、感情的交流和家长正确的言传身教,把孩子心灵中美好的因素、崇高的因素都调动起来,帮助他们建立一种对生活的美好信心和未来发展的良好情感态度基础以及为人处世、学习的能力,“为人之道”是为生、为学的根本,否则“为学”有何用。文化教育学的创始人斯普朗格则更明确地指出,“教育绝不是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对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要通过‘唤醒’而建立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完整的人格。”在这里我比较认同这种观点。 虽然这里都是自己的体会,一些泛泛而谈的经验之说,希望以后能更多地关注现实社会、家庭、学校中教育方面的问题,有更多的反思和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d7ece5648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