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的八项原则 1.预先的风险控制 安全管理的对象是风险,对风险的管理应考虑事前、事中和事后等阶段,有意义的是预先控制风险;开展任何活动前,预先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并采取控制措施是安全管理的基础。 2.精细的过程管理 风险不但存在于每一项活动和任务中,更在其具体环节中体现,考虑对每一个环节实施控制,而不是单纯的要求活动和任务的结果;识别环节并对每一个环节采取措施控制,是过程管理。 3.严格的安全标准 当操作过程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时,操作人员可能会选择错误的方法并产生风险和影响;凡可能错误操作并造成风险和影响的环节,都应该制定严格的安全标准,避免错误操作。 4.规范的系统方法 每一项活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环节、活动以及它们之间通过输入、输出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并且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整体;对活动的控制应采用系统的方法,从整体上考虑问题,从多角度考虑问题。 5.适宜的资源配置 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在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应通过适宜的资源配置以提高物的本质安全化程度;对于无意识的不安全行为,为确保人员的技能/能力,应提供培训资源。 6.有效的双向沟通 由于设备、环境、管理和操作人员等原因,会造成员工有意识的不安全行为;各级领导应与员工进行沟通,传达组织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管理的原则,培育员工正确的安全理念,避免有意识的不安全行为。 7.核心的安全价值 通常,不安全行为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对安全没有足够的重视,往往是口头上或者纸面上认为安全特别重要,而当安全与生产任务发生冲突的时候,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应将安全与质量、效益和生产任务等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考核、人员任免等环节充分考虑安全绩效,是安全绩效提升的根本。 8.有力的最高领导 安全管理绩效最终取决于最高管理者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和管理方式方法的效率。最高管理者应通过承诺、个人行动等为员工创造一个重视安全的良好文化氛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f33134c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