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斯鲁厄大学已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1825年巴登州路德维希大公仿照巴黎着名的多技术学校的模式,建成一所学校,当时名为“卡尔斯鲁厄多种技术学校”。这所新学校合并了巴登州原有的一所建筑绘图技校和一所工程技校。此后学校一直不断发展与重组。 在整个十九世纪,卡尔斯鲁厄多种技术学校(从1865年起已初具工业大学规模)在组织管理、学科体系、学术认证等领域成为所有德语国家技术培训机构的典范。 从1885年起学校开始使用工业大学的名称,1899年地位已完全等同于综合性大学。学校获得颁发博士学位的权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位也可授予妇女,因为当时的巴登大公国是德意志王国第一个准许妇女进入大学学习的联邦州。这很快为学校赢得“特别宽容”的声誉。1915年学校的化学系授予一位女学生博士头衔,这在德国还是首次。 从19世纪到20世纪30年代卡尔斯鲁厄工业大学享誉世界。许多显着的科学成果出自这里,如海因里希-赫茨(HeinrichHertz)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诺贝尔奖获得者弗里茨-哈贝尔(FritzHaber)研制成高压合成氨;费迪南德-雷腾巴赫尔(FerdinandRedtenbacher)创立了德国最早的机械制造学科体系,为新一代的工程师奠定了技术发展的知识基础;电磁波鼻祖海因里希赫茨(HeinrichHertz) 从19世纪中期开始,卡尔斯鲁厄工业大学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历史学家弗兰茨-施纳贝尔(FranzSchnabel)。他在其代表作品《十九世纪德国史》(1934)中表达了他由工业大学的诞生得到的理念:“在应用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中,十九世纪的资产阶级找到了他最完美的表现方式。已在西方世界的发展中存在了几百年的自治与实用化的精神由此得以实现。” 1962年,经过多年的申请与盼望,大学图书馆终于建成了。在六十年代,大学学生人数快速地增长,这同时也使教授人数不断增加。到1970年底学校已有141个教授职位。随着学生、教授人数的增长及新的教学和研究范围的扩大,设立的系也越来越多,到1973年,学校已有12个系。 从1967年开始,卡尔斯鲁厄工业大学开始叫做综合性大学,尽管如此,学校还是坚持继续使用工业大学的名字,所以直到现在,校名后面还用括号注有“工业大学”的缩写。这在德国大学中是独一无二的。 学校的主要研究方向: 应用数学、理论力学、数学统计学、实验核物理、气象学、应用地球物理、结晶学、放射化学、化学技术、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动物学、遗传学与毒理学、岩石学、微生物学、房屋建筑、房屋规划与设计、摄影测量学与地形学、土壤力学与地基建筑、给水设备、工程生物学、公路与铁路建设、天文测量与电子测量、供水与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地球动力学、大地测量学、给水设备建设与水文学、建筑静力学、核工程、技术热力学、机器制造中的计算机运用、机器制造与重型汽车、内燃机、通用机器制造技术、技术力学与工程中的稳定性、工业技术、石油化学与有机工艺学、加热技术、食品工艺、信息工艺、应用轻工技术、控制与操作方法、高频技术、电机工程、计算机工程中的电子学、工艺测量技术、电动装置与动力电子学、理论电子技术与测量技术、照明设备、通讯系统、数据库与信息系统、数据系统的组织、计算机自动化系统、程序设计系统、操作系统、哲学、历史、社会学、法律、文学、艺术史、环境美化与园林、经济学、企业管理、保险学、金融与价值、政治经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f71b75174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