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智能化对住宅建筑设计的影响 2002-11-22 住宅智能化是当今世界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智能住宅作为一种全新的建筑体系正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作为住宅产业龙头专业的建筑师,应当在设计中关注住宅智能化的问题,尤其要注意以下3个方面。 要具备整体设计的系统观念和面向未来的超前意识; 在项目设计的开始阶段就注重和各个设备专业沟通协调,做好智能化配套设计; 充分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创造“绿色、高效、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1、整体设计的观念和适当超前的意识。 首先,不能把住宅智能化简单地看成是建筑电气专业,尤其是弱电专业的设计范畴。智能住宅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涵盖了各个专业,包含了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专业和电气专业,只有密切配合,才能使设计更完善,布局更合理。建筑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住宅智能化建设还应当有一定程度的前瞻性,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要求。例如,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家用电器的缺乏,建筑师无需考虑除照明以外的电器设备空间;到80年代,随着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以及微波炉等家用电器的普及,建筑师在住宅设计中开始考虑要有合适的空间来摆放这些东西,如加大客厅、厨房及卫生间的面积等;到2l世纪的今天,家用电器的发展更为迅速,如空调、电话、电脑及互联网的普及、家庭影音中心的流行等等,都对住宅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加强专业沟通,做好智能化配套设计。 建筑师要在住宅设计的全过程,尤其是在项目设计的开始阶段就注重和各个设备专业的沟通协调,做好智能化配套设计。而不是建筑师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闭门造车,在做完方案设计后才去找设备工种“配管线”。一个好的设计方案,是建筑师在充分发挥自己建筑创作才能和灵感的基础上,又充分考虑了各设备专业的要求,尤其是智能化系统的要求,并进行了合理的布置。 建筑师在住宅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各种类型信息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管线埋设、结构化综合布线的要求,留出足够的管道井和设备空间。避免因考虑不周,导致在施工过程中或建成以后又重新在楼板和墙面上打洞。 遵循“整合、隐蔽、配套”的观念和设计原则,将厨房和卫生间尽量靠近集中布置,以利于做到“干湿分区”,又可以简化上下水系统;住宅设备管道应集中于管井内,设检修口,既有利于室内空间的完整和美观,又便于检修。设备管道的集中布置,可以大幅降低住宅智能化建设成本,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尤其具有重要意义。要特别关注厨房和卫生间的自动化、标准化设计,水电预留负荷要有超前意识;要使智能住宅不仅能满足家庭通讯和电脑上网,还应为信息家电的使用和在家中工作创造条件。 3、充分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创造“绿色、高效、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目前,居民住宅的防盗是一个比较突出的安全问题,很少有住宅楼不安装防盗栏杆、防盗网,居民就像被关在笼中的小鸟,对住宅的外观和生活质量影响很大。在智能住宅中,由于现代化的红外监控设施和远程报警系统的应用,居民的安全问题能得到较好解决。因此,建筑师在设计中更应当关注住宅的节能环保和舒适性问题。在住宅建筑设计中,要尽量采用新型的结构、墙体材料和构造技术,建筑节能环保的“绿色住宅”。住宅的屋面、墙面,地面采用保温隔热的新材料如隔热墙和自控光热层面板;节点构造采用无热桥设计;开发双玻或三节能窗;提高塑钢窗的密闭性、保温性、耐久性及装饰效果。此外,在住宅的日照、通风、隔热、防潮、采暖、照明、空调、供水等各个方面,都应适当高于目前实行的标准。如供水可设置直接饮用水,有条件的可采用家庭中央空调等。在我国中西部的广大地区,一方面是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相对落后,另一方面却是各种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力、地热等)极为丰富。这就要求在住宅设计中,充分利用太阳能、风力、沼气、地热和有机废弃物,加强住宅内部生态系统的自循环,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的干扰。 当前,智能住宅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建筑开发商在全国从南到北都在宣传建设“跨世纪、五星级”的“智能化住宅小区”。部分房地产开发商把“住宅小区智能化”作为市场炒作的“热点”和“卖点”,甚至有的开发项目留有两条电话线,就将其吹嘘成“智能化”了。有的住宅小区配置了密集的布线系统,高速的网络系统,但系统设计华而不实;投资增加不少,但实效甚微。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智能化住宅小区”,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住宅小区的智能化建设,有必要进行深入研讨、正确引导住宅小区的发展建设。 由于国内正处于住宅小区智能化建设的起步阶段,特别是西部地区,居民经济水平和购买力还比较有限。因此,在目前应对住宅小区智能化的费用作出相应的控制,尽早进行政策、技术及市场方面的指导和引导。可根据住宅的功能确定智能化的级别,作出必要的预算,即较高标准(成本约为住宅投资额的1-2%),中级标准(成本约为6000- 8000元/户),普及标准成本约为3000-5000元/户)。 规划设计是住宅智能化的核心,设计必须以人为本,技术必须为人服务。笔者认为智能化不应作为住宅建设的主要目标,智能化只是一种手段,更不能是一句口号。只要全社会包括建筑师,房地产商以及广大住户都来关心智能住宅和智能小区的建设,我国的住宅智能化水平就会在短期内迅速提高。 建筑专家勾勒国人的住宅蓝图。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功能空间开放型住宅。近来,有眼光的开发商开始采用迎合潮流的2.9米层高设计,打破了多年来的层高标准。但并非是面积越大市场越好,衣帽间、操作阳台、景观阳台将开始流行,房型的功能要求会有所拓展。 二是环境强调生态。小区不再以单一的大型绿化广场为时尚,开始流行那些起伏地型绿化、分组团实用绿化。购房者不再考虑那些以数字概念来填积物业卖点的“概念绿化”。住宅生态化是一种“天人合一”自然与人和谐融洽的状态。同时,按照小康住宅的要求,绿化覆盖率应达到40%。有关专家认为,住宅的生态化绝不仅仅是小区绿化和使用绿色建材这么简单,应该包括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高室内居住环境质量等诸多方面,如建设安全、卫生、有效的给排水系统,更好地解决污水回用和雨水收集,力求达到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三是观景设计时髦。观景窗一般采用双层中空玻璃,具有防风、防水、保暧性好的优点。观景窗让室内光线充足,特别是窗体向外凸出呈梯形的外飘窗,扩大了人们的视野。 四是“步行社区”出现。人车分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地砖颜色将人道与车道分开;一种是在地面上采用车道环社区的设计,比较安全,但噪音、污染问题未得到解决,驾车人停车后回家也不方便;第三种方式是社区不准汽车进入,车辆进入专用的地下车库。“步行社区”使人在小区的生活更加舒心。这种以人的各种细致需求为出发点的“以人为本”的设计,是住宅环境设计的主流。 五是社交型住宅。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把爱好相同的亲朋好友请来一起活动,方便朋友间的文化交流。其居住特征为有文化交流的场所,有附加房间作为满足爱好的空间,有工作与生活融合在一起的住宅,如棋牌室、音乐室等等。 六是“2+5”生活住宅。5天工作日的夜间住在商业区、办公区集中的都市,两天休息日则走到郊外。其居住特征为市中心的住宅为旅馆式,配有必备的家具,而郊区住处则有乡间别墅的意味。 七是智能化住宅兴起。智能化社区是利用现代化4C(即计算机、通讯及网络、自控、IC卡)技术,通过有效的传输网络,将多元信息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与安防、住宅智能化系统集成,为住宅小区的服务与管理提供高技术的智能化手段,给家一个安全、舒适、方便的环境。家庭防盗报警可以把贼关在家里;家庭可视对讲能够不开门看清来访者;智能家庭网络,能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并且实现游戏、学习、家庭购物与家庭办公一体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fa5031ea300a6c30c229f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