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古诗,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学生齐读课题“古诗词三首”,教师导入:把这个课题和以往的同类课题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不同吗? 学生表述,教师相机训练学生规范的表述:„„是诗,„„是词。 教师过渡:诗盛于唐,词盛于宋,所以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之说。什么意思呢?通俗一点儿说,就是唐朝的诗写得最好,宋朝的词写得最好。诗和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些我们先不谈,咱们一首一首地学,慢慢地就明白了。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学生朗读,教师相机评点:是否读正确了?注意“相”字的读音。 运用反复手法,训练几个学生朗读全诗,教师横向评价:诗味读得最浓的是谁?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全诗。 教师过渡:诗和词,最大的作用就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李白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感受呢?我们先来听一段小故事:„„在被迫离开长安十年后的一天,李白在游完安徽宣州郊区的敬亭山之时,写下了这首诗。一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首诗,你体会到一种怎样的感受? 学生表述,教师相机:(1)这种感受在诗题里边有没有表现?(2)在诗句里有没有表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遍, 着重注意“闲”和“厌”的解释。 教师小结诗中的情感, 引导学生体会“只有”一词的深意:能陪伴李白的,只有一座无言的敬亭山。这句话当中的“只有”什么意思?只有,就是除了敬亭山,什么都没有!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有的只是眼前的青山,身边的孤独! 教师过渡:学了这么久,也不知道同学们学明白了没有,听老师说一段话,看老师说的是哪一句诗?教师引读:天上的鸟儿都结伴飞走了,不见了踪影;那一片白云,它也飘走了,只留下孤孤单单的我。这世界上能陪伴我的,恐怕只有眼前的这座敬亭山了。 训练学生看着课文图反复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教师组织学生在朗齐诵诗歌,笔记,背诵、默写。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孤独 只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073d695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