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的两重境界

时间:2022-12-13 20:33: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愁的两重境界

要:辛弃疾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写出了的两重境界:一是愁的低级境界,少年人为赋新词强说愁,此为刻意的造愁;二是愁的高级境界,中年人饱受愁苦后却道‘天凉好个秋’,此为不经意的凝愁。



关键词:愁 辛弃疾 造愁 凝愁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生于1140年,死1207年,是南宋时期著名词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辛弃疾词作名篇甚多,《青玉案·元夕》《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都是流传千古的脍炙人口之作。



以下,我们就从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入手,通过对《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文本分析,探讨其中所说的,并就的两重境界做些探讨。



一、辛弃疾的生平经历

辛弃疾生于金国统治下的历城,受其祖父辛赞的影响,他从小就怀着驱除鞑虏的壮志雄心。公元1162年,辛弃疾参加了耿京领导的山东抗金义军,担任了耿京幕府的掌书记,后渡江南下,朝拜宋高宗赵构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受封为承务郎。耿京被害后,辛弃疾带领精锐人马夜闯金军大营,生擒叛将张安国,并将其带到建康斩首示众。此后,辛弃疾任职于南宋,历任滁州知州、江西安抚使兼隆兴知府、大理寺少卿、湖南转运使等。



1181年,辛弃疾因创办飞虎军被政敌以聚敛罪名弹劾,惨遭罢官,闲居江西上饶带湖别墅。1192年,辛弃疾被起用为福建提点刑狱,不久升任福建安抚使兼福州知府。两年后,他再次被弹劾、免官,迁居江西铅山。这两次罢免时间很长,扣除他短暂任职福建的一小段时间,前后长达18年之久。正值壮年,满腹经纶,精通韬略的主战派大臣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十八年,这是他的不幸,是南宋的不幸,却可能是词的幸事,中国文学的幸事。期间,闲居无事的辛弃疾写了大量的词章,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清平乐·闲居》等。



1203年,权臣韩侂胄为获取政治资本,急于北伐,起用主战派老臣辛弃疾为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辛弃疾及时赴任,尽心准备北伐工作,后转任镇江知府、龙图阁待制、江陵知府等职。韩侂胄北伐失败后,辛弃疾黯然神伤,只能看着他一生为之奋斗、付出大半生心血的北伐大业付之东流。1207年,辛弃疾以朝议大夫的身份离职归隐江西铅山,不久病逝。

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文本分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写于辛弃疾被劾去职、闲居上饶带湖别墅之时。全词如下: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闲游于博山道中,光华景美,他却无心欣赏,一心念着的是国政大事。此时,南宋小朝廷苟延残喘于临安,满足于半壁江山在手的富贵享乐,还要向金国称臣、纳贡。这些状况,辛弃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然而,他只是个手无寸权的罢免官员,纵然想做事也有心无力了,只能徒自感慨、扼腕叹息了。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词的上阕,词人着重于回忆少年时代不知愁苦却要遵循中华民族的诗词传统强说愁苦的过往。少年不识愁滋味是这一部分的核心所在。辛弃疾生长于金国统治下的历城,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身为汉人,他们一家遭受到女真族统治者的猜忌和打压,为了生存,辛弃疾的祖父辛赞等人不得不出任金国的官员,然而,在他们心底深处,却有着赵宋正朔的坚实想法。现实与传统的矛盾导致了辛赞等人的困苦,必然会影响到年少的辛弃疾。辛弃疾年少英豪,见识超群,他亲眼目睹了金国统治者的残暴和当地汉族民众的艰辛,心中积聚了一腔怒火。此种情况下,他想施展救民报国之宏愿,不知道什么是。然而,为了遵循文学传统,他不得不在作品中掺杂一些的成分,以符合风骚传承的大道。词人连用了两个爱上层,既说明了年少的他喜欢游山玩水、登高望远的自在,又写出了他饱读诗书、满腹才情的自律。登高作赋,言说愁苦,这是古人的传统,无愁可叙说的辛弃疾只好为赋新词强说愁了!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词的下阕,词人着重于诉说现在愁苦满腹,无处倾洒,无法施展抱负的愁苦和悲痛。而今识尽愁滋味,现在的辛弃疾已经在南宋为官多年、阅历渐深,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不知愁苦、想干就干的毛头小伙子了;况且,现在的他被免官在家闲居,空有报国壮志却无处可以施展,此种境况,能不愁吗?这句词中的字点明了词人的无尽愁苦,识尽不识两相对照,让人不禁感叹时间和世事对人的摧残,把一个少年狂傲之人打磨成了一个中年愁苦之人。无官无职无权,这更令想有所作为却报国无门的辛弃疾恼火和困苦,他能不愁吗?然而,愁又有何用呢。词人连用两个欲说还休不仅说出了他在愁苦现实面前的无话可说,还道出了他的嫉妒不甘心却无计可施的困境。在南宋朝廷投降卖国的政治高压下,言说愁苦是要遭受更大的报复和打击的,词人只好用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欲说还休来暗示自己的愁苦心情了。直面愁苦,词人有着大海一般的包容,他抬头仰望,此时秋高气爽,天空不掺杂一点斑驳,如此美景,词人却无心赏析,他只能用天凉好个秋几个淡淡的汉字,以无写有,以本应丰收却处境苍凉的一个字把自己的愁苦深化了。



该词中,辛弃疾写出了的两重境界:一是愁的低级境界,少年人为赋新词强说愁此为刻意的造愁;二是愁的高级境界,中年人饱受愁苦后却道‘天




凉好个秋’,此为不经意的凝愁。两相对照,层层加深,充分写出了词人辛弃疾的苦闷和不平。



参考文献:

1.朱德才、薛祥生、邓红梅.辛弃疾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

2.辛弃疾.辛弃疾词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0f8473a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