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拼搏成功的事例【拼搏而获得成功的经典事例】

时间:2022-05-06 05:04:3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名人拼搏成功的事例【拼搏而获得成功的经典事例】



无数的事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无懈的拼搏,才能够获得人生最后的成功。一起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了经过拼搏奋斗最终获得成功的经典事例,欢迎收藏哦。 拼搏而成功的事例篇1

牛顿 一谈到牛顿,人们可能认为他小时候一定是个神童天才、有着非凡的智力。其实不然,牛顿童年身体瘦弱,头脑并不聪明。在家乡读书的时候,很不用功,在班里的学习成绩属于次等。但他的兴趣却是广泛的,游戏的本领也比一般儿童高。平时他爱好制作机械模型一类的玩艺儿,如风车、水车、日晷等等。他精心制作的一只水钟,计时较准确,得到了人们的赞许。

有时,他玩的方法也很奇特。一天,他作了一盏灯笼挂在风筝尾巴上。当夜幕降临时,点燃的灯笼借风筝上升的力升入空中。发光的灯笼在空中流动,人们大惊,以为是出现了彗星。尽管如此,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好,还是经常受到歧视。

当时,封建社会的英国等级制度很严重,中小学里学习好的学生,可以歧视学习差的同学。有一次课间游戏,大家正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借故踢了牛顿一脚,并骂他笨蛋。牛顿的心灵受到这种刺激,愤怒极了。他想,我俩都是学生,我为什么受他的欺侮?我一定要超过他!从此,牛顿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早起晚睡,抓紧分秒、勤学勤思。 经过刻苦钻研,牛顿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不久就超过了曾欺侮过他的那个同学,名列班级前茅。 拼搏而成功的事例篇2

华罗庚 1910年,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的一个小县城——金坛。他小时候,家中清贫,父亲在小镇上开了个小杂货铺,代人收购蚕丝,一家人过着半饥不饱的生活。华罗庚上初中时,数学产生了特殊的兴趣,他的老师王维克很器重这个聪明机灵的少年,常常单独辅导他,给他出一些难题做,这使少年华罗庚得益匪浅。 华罗庚在金坛中学念完初中后,因家里无力再供他上学,只得辍学到父亲的小杂货店里帮助料理店务。可这位酷爱数学的年青人,人虽然守在柜台前,心里经常琢磨的还是数学王维克老师借给他几本数学教材: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一本微积分。华罗庚便跟着这几位不会说话的老师步入了高等数学的大门。华罗庚18岁那年,在王维克老师的帮助下,到金坛中学当了一名会计兼管学校事务工作。他曾回忆当时艰难的生活:除了学校里繁重的事务外,早晚还要帮助料理小店的事务。每天晚上大约8点钟才能回家。清理好小店的帐目之后,才能钻研数学,常常到深夜。不久,金坛县流行伤寒,华罗庚不幸染病,卧床半年。后来病慢慢好了,可是左脚却弯曲变形,落了个跛足的终身残疾。 华罗庚在贫病之中刻苦自学,不但读了许多书,而且还勤于独立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19岁那年,他发觉一位大学教授的论文写错了。便把自己的看法写成一篇文章,题目叫《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不能成立之理由》于次年发表在上海的科学杂志上。随后,华罗庚又连续发表了几篇数学论文,署名金坛人

这个在数学论坛上崭露头角的金坛人,引起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注意。当他打听到这个数学奇才原来是个只读过初中的小青年时,深为震惊,便写信邀华罗庚来当时北平的清华大学数学系当管理员。到清华后,华罗庚的进步更快了。他自学了英语德语。24岁时,已能用英文写作数学论文。25岁时,他的论文已引起国外数学界的注意。28岁时,他当上了西南联大教授。后来,他又被熊庆来教授推荐到英国剑桥大学去深造。 华罗庚成功了!在走过坎坷的自学之路后,他成了世界著名的数学大师,国外数学界这样评价他:华罗庚教授的研究著作范围之广,足可使他堪称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

40年代后期,华罗庚应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之聘,在那里当教授。华罗庚在那里有着优


异的生活、科研环境:他的住屋有4间卧室,2间浴室,还有一间可容纳五六十人开酒会的客厅。大学还给他配备了4个助手、1个打字员。

但是,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时,华罗庚却不再留恋美国的优异条件,踏上了返回祖国的旅程。他说:为了抉择真理,我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应当回去!” 1950年的一天,这位已担任了中国科学数学研究所所长的著名教授,在填写户口簿时,在文化程度一栏里写了初中毕业”4个字。这虽然使许多人惊讶不已,却是事实:他的的确确只有一张初中毕业证书。这位数学大师的数学知识,几乎都是通过自学获得的!

198310月,华罗庚重游美国,接受了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荣誉称号。这是美国科学院120年历史上第一次把这个荣誉称号授予一位中国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长在向华罗庚致赞词的时候说:他是一个自学出身的人,但他教育了千百万的人们。 拼搏而成功的事例篇3

创业20多年的磨练对于我来说,拥有多少财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拥有了创造这些财富的能力!假如我的所有财富都消失了,还可以从头再来。 ——刘永好

出生于四川新津一个贫苦家庭的刘永好,20岁之前几乎没有穿过新鞋,所以其最大目标是拥有一双新鞋和一辆自行车。在他心中,最好的工作就是进入当地的工厂当一名工人,那样自己就可以衣食无忧虑了。

出生于四川新津一个贫苦家庭的刘永好,20岁之前几乎没有穿过新鞋,所以其最大目标是拥有一双新鞋和一辆自行车。在他心中,最好的工作就是进入当地的工厂当一名工人,那样自己就可以衣食无忧虑了。

5年的知青生涯结束后,刘永好又进入学校学习,毕业后留校成为老师。此时,他的大哥刘永言已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毕业分配到成都906厂计算机所工作;二哥刘永行从成都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到了县教育局工作;三哥陈育新从四川农业学院毕业后在县农业局当农技员。

在改革开放的大形势下,四兄弟开始不安分起来。1980年春节,刘永行为了让哭闹着要吃肉的四岁儿子能够在过年时吃上一点肉,从大年初一到初七,在马路边摆了一个修理电视和收音机的地摊。短短几天里他竟然赚了300元,相当于他当时10个月的工资!

四兄弟一商量,就想办一家电子工厂,并很快生产出音响样品。刘永好拿着音响到乡下想和生产队合作,他们出技术和管理,生产队出钱。没有想到的是,此事上报到公社之后,公社书记一句集体企业不能跟私人合作,不准走资本主义道路,此事胎死腹中。

1982年,四兄弟经过激烈的讨论,三天三夜的家庭会议做出决定:辞去公职干个体。他们就想,搞自己曾经做过的音响投资大,而且还有很多条条框框;而搞养殖业不需要很多投资,技术含量低,自己也熟悉。创业目标定下了,资金还没着落,四兄弟想到向银行贷款1000元,但结果是当头一盆冷水。

他们只好典当了手表、自行车等值钱的家当,筹集了1000块钱,开始养鸡、养鹌鹑。当时真的是一分一分挣钱,看着鹌鹑下了一个蛋,就意味着赚了一分钱。刘永好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情是,当时骑车载着鹌鹑蛋被一只狗追赶,后来摔倒在地,200只鹌鹑蛋全摔碎了,他当时掉下了眼泪,不是因为被狗咬得疼,而是惋惜碎掉的蛋。

由于意识到鹌鹑的生意不可能再扩大,1986年,四兄弟利用此前积累的近1000万元资金转向猪饲料市场,希望集团诞生了,成为本土饲料企业龙头。1997年,四兄弟宣布和平分家,刘永言创立大陆希望集团,刘永行成立东方希望集团,刘永美建立华西希望集团,刘永好成立新希望集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135b4c7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