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教案 一、教学要求 1.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 2.欣赏本文典雅隽永而又活泼自然的语言。 3.了解与体会作者幽默风趣的文风。 二、教学设想 1.重点指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言简意丰、谐趣横生语言特点。 2.安排2课时。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一1987),北京人,原籍浙江省杭县。名治华,字实秋,笔名秋郎、子佳、程淑。1915年进清华学校,1923年留学美国,曾入哈佛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东南大学、光华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青岛大学、中国公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教授;1949年到台湾,历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教授。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研究所主任、台湾大学教授、台湾编辑译馆馆长。一生著作甚丰,散文有《雅舍小品卜、二、三集行世,文学批评论文集多种,经近40年的时间独力翻译完成莎士比亚全集40卷。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学者、文学家和翻译家。 1939年4月随国民政府教育部教科用书编委会迁来重庆北碚,1940年同社会学家吴景超夫妻在北碚主湾(今梨园村)购置平房一栋,以吴景超夫人龚业雅之名,命名为“雅舍”。1943年梁的夫人程季淑车子女也由北京来此团聚。“难舍”系砖杆木架,瓦顶尖壁,有尽6间,分高低两蹬,梁实秋佳一室一厅,实乃是一栋典型的“陋室’。然而.梁实秋住进后,却宾客盈门。一批骚人墨客,经常聚会于此,吟诗作画,弹琴对今,热闹非凡。梁实秋在雅舍寓居了7年,翻译、创作了大量作品,《雅舍小品》为其成名之作,名噪于世,久传不衰。1949年梁实秋去台湾,将在此写作的34篇雅舍小品汇编成专集出版,仍定名为《雅舍小品),深受读者欢迎,后再版达60余次,成为全世界的畅销书。梁实秋在台湾又继续写作出版了《雅舍小品续集》、《雅舍小品三集》、《雅舍小品四集》,并以难舍为名,系列出版了《雅舍杂文》、《难舍译丛》、《雅舍怀旧》等专集,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难舍小品》流传。因此,“雅舍”之名也不胫而走,随《雅舍小品》名噪于世。 《雅舍小品》的作者梁实秋,擅长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不为人注意的场景,用寥寥数笔的精确勾勒和恰到好处的雅淡幽默,对中国文化或普遍人性加以谑而不虐的针砭。文风淳正,不走偏锋,娓娓道来,令人忘倦。允称现代散文的不朽经典,非大手笔莫办。 二、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国民党政府成立国民参政会,梁实秋被聘为参政员。北京陷落后,他被国民党政府教育次长张道藩聘为教育部教科书编辑委员会中小学教科书组主任。此后入国立编译馆,开始抗战八年在重庆的生活。1940年在重庆北碚购置平房一栋,命名为“雅舍”。 “雅舍”系砖杆木架,瓦顶尖壁,有6间,实乃是一栋典型的“陋室’。然而.梁实秋住进后,却宾客盈门。一批骚人墨客,经常聚会于此,吟诗作画,弹琴对今,热闹非凡。梁实秋在雅舍寓居了7年,翻译、创作了大量作品。 三、朗读课文,校字正音 四、整体感知 1、记叙我住的“雅舍”最是经济(虽不能蔽风雨,却有它的个性)。 2、记叙“雅舍”的地点荒凉。(个性之一) 3、记叙“雅舍”的(人、鼠、蚊)三声。(个性之二) 4、记叙“雅舍”的三景。(月夜幽绝、细雨有趣、大雨惶悚 个性之三) 5、记叙“雅舍”的陈设(简朴)。(个性之四) 6、抒写“雅舍”于我似家似寄之感。 7、说明“雅舍小品”的写作因缘。 为什么他会住在这个雅舍里 明确:鬼子的干扰 第二教时 五、整理情物。我们常说的作者的情感是“虚”的,他所想表达的情感,则免不了要借一个“实”处以得到寄托。这个被寄托的东西就是所说的“物”。本文的“物”就是“雅舍” 1、请学生说出自己心目中的“雅舍”? 2、齐读课文第一段,体会作者笔下的四川人是如何经济地建造房屋的? 材料:火烧过的砖 柱子:四根砖柱 屋顶:木头架子 墙:竹蓖编成,敷了泥灰 3、对待这样一座在风雨中“飘摇”的房子,作者最初的要求是什么? 明确:仅求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 4、那么客观情况是否满足了作者的要求呢? 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风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 5、文章到这里,我们似乎都已经明白了作者的“雅舍”在外形与构造上根本与“雅”风马牛不相及,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作者以为“雅舍”有“雅”存在呢? 明确:“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6、阅读2-5段,体会“雅舍”有哪些个性?“雅”在何处?小组讨论 月夜之趣:幽极 友访之趣:情真 细雨之趣:朦胧 陈设之趣:不俗 写作之趣:自由 7、小结: 艺术的整个美,来自思想,来自意图,来自作者在宇宙中得到启发的思想和意图。可见,舍只是情感的依托,雅舍的美是因为作者内心有雅的情怀,一种对生活体验后感悟到的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1521b204a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