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高等教育差距大,亟待推动三地协同发展

时间:2022-06-15 06:13:2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京津冀高等教育差距大,亟待推动三地协同发展

作者:冷继英

来源:《公民与法治》 2016年第9



冷继英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为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三地在经济、科教、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协同发展中开始了积极探索与尝试。但是也应注意到,河北与北京、天津两地在教育资源方面相差甚远,致使河北的人才培养大大落后于京津,河北的人才流失问题严重。

高校聚集在京津,河北考生高考竞争压力最大

京津冀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差距有多大?三地拥有的211工程大学和985工程大学数量是最明显的佐证。

“211工程”是“九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的宏大工程,其目的是使中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使若干高校部分重点学科进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统计,“211工程”中的高校几乎覆盖全中国备省级行政区,然而并没有按照地域环境、人口比例、在校生数等因素划分,各省级行政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京津冀拥有数量来看,北京比重最大,拥有23所,约占全国的1/5;同为直辖市,天津仅有3所,约为北京的1/8;而河北拥有7000多万人口,却仅有1所“211工程”高校,而这所学校——河北工业大学,现还坐落在天津。

19985月,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为此,中国教育部重点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部分高等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并以此时间命名为:“985工程”。“985工程”共包括39所高校,这39所高校是从112所“211工程”院校中挑选出来的精英中的精英,是中国学子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是中国的顶级大学。从拥有“985工程”大学数量来看,北京比重最大,拥有8所,约占全国985高校的1/5天津拥有2所,所占份额为北京的1/4,而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除去2个特别行政区,32个省级行政区中有14个省级行政区没有985校。尤其是河北省,紧邻985高校密集的北京,却没有一所985高校,北京985高校密集,天然的优质资源对当地考生来说便具有了先天优势。

从京津冀地区近年来高考招生情况看,北京2012年至2014年文科一批分数线范围为495分~565分,理科一批分数线范围477分~550分;天津2012年至2014年文科一批分数线保持523分~549分,理科一批分数线保持在516分~530分;河北2012年至2014年文科一批分数线控制在560分~572分之间,理科一批分数线控制在538分~573分之间。可以看出,河北的分数线始终处于京津冀最高,甚至有时北京和天津的最高年份的分数线尚不及河北的最低年份的分数线,在2012年北京和河北的理科一批分数线相差约90分。近两年北京的本科一批分数线呈上升趋势,天津和河北基本平稳。尽管表面上分数差距在缩小,但是录取率的巨大差异,试卷的不同,导致了河北的录取分数线始终居高不下。

从京津冀2012年至2014年重点高校录取比例来看,北京近三年高考考生数和计划数略有减少,下降趋势较平稳,重点高校录取率呈波动状态,2012年最高,2013年最低,2014年继续上升,总体录取率保持在22%左右。天津近三年考生数和计划数同样呈现下降趋势,而录取


率呈上升趋势,2013年和2014年重点高校录取率略高于北京地区,录取率保持在23%左右。而河北近三年的考生数呈下降趋势,计划数平稳上升,与此同时录取率也逐渐递升,但是重点高校录取率最高仅9%左右。

横向来看,天津的考生数和计划数为京津冀最低,北京略高于天津,而河北的考生数约为京津的6倍和7倍,但是河北的重点高校计划数却仅为两地的2倍左右;如果京津冀在考生数方面看做是正三角的话,那么在录取率上则是倒三角。

京津冀地区高考招生方面差距悬殊原因何在?

重点高校资源分布不均。河北每年四十多万的考生,而北京和天津考生数仅约为河北的1/61/7,但是北京和天津的重点高校录取率却为河北的3倍左右。高校分布的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分布的差距。相关数据表明,在北京,每190个考生有1人可考上北大;而在河北,每6000多个考生中只有1人能上北大,教育中的马太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英才聚集京津,河北人才大量流失的现状。这对于教育资源的共享,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都是不利的。

命题政策不统一带来差异。不论从本科一批分数线差异、重点高校录取比例差异还是知名高校在京津冀的录取率都可以看出,京津冀在高考招生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这种不公平高考诞生之日起便存在了,而2002年北京开始实行高考自主命题,2004年天津开始实行高考自主命题以后这种差距愈演愈烈。从京津冀本科一批分数线可以看出,自主命题的北京和天津的分数线是由当地自主划定,与全国分数线没有可比性。自主命题是依据当地人的素质和水平进行选拔,体现了地方特色,自然是有利于当地人。但是全国统一命题,考虑的是全国各省的水平,对于教育水平较低的省份来说,这无疑是拉大了与其他地区的差距。

分数线不统一带来差异。中国高校的录取是各地区根据分配的名额按照分数从高到低进行录取的,所以北京和天津的考生有可能以低于河北省很多分的情况进入好大学,而河北每年几十万的考生,自然分数线比较高。而各地区不同的分数线也让高考招生存在了较大差异,成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障碍。同时高考以省份定额录取的政策导致河北人才涌入北京,更多的家长以购房换考试优惠政策,加剧了京津冀教育的差距,不利于北京教育功能的疏解,不利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现。

京津冀在教育投入上存在巨大差距。2004年至2014年期间普通高校、职业中学、普通高中、普通初中、普通小学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尽管京津冀本地纵向相比,均有十分显著增长,但历史形成的公共财政经费格局,短期内不易改变。在以上多数指标上,北京处于全国冠亚军位置,中间有上海穿插现象,天津紧随其后,普通中小学基本稳定在季军上,天津普通高校往往在第45位上下浮动,河北各项指标多在20多位,其中2012年个别项指标出现大跳,高校经费从2011年全国倒数第2跃至正数第10,但初中小学均有下滑,小学跌至全国倒数第2。此外,北京往往是同期河北数据的45倍,根据2011年数据,京津两地中职学校生均经费分别为河北省的5倍和3.39倍,京津两地高职学校生均教育经费分别为河北省的6.23倍和1.53倍。自然,三地各级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更是呈现政府投入水平差别很大的格局。教育投入的巨大差异也是阻碍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四措并举,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

通过对京津冀重点高校数量和2012年至2014年重点高校在京津冀的录取情况可以看出,京津冀在高考招生方面存在差距悬殊,北京拥有最集中的优质高校资源,重点高校的录取率也是最高。究其原因,是京津冀的重点高校资源分布不均,户籍制度差异、命题政策和分数线均不统一造成的。根据现代推拉理论,人口迁移的推拉因素除了更高的收入以外,还有更好的职


业,更好的生活条件,为自己与孩子获得更好的受教育的机会,以及更好的社会环境。显然,北京的优质资源和环境必然会成为一种无形的巨大拉力,把河北的人口向北京拉,其结果可能会导致京津两地“富者越富”而河北“穷者更穷”,给未来治理大城市病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更多的困难。因此建议:

1、合理向河北疏解北京优质高校资源,引导北京优质高校在河北办分校,用教育协同发展带动经济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是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其中疏解北京教育功能也是重要一环。但是仅仅把北京的一些普通高校搬至河北,实质上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大批学生还是会竟相争取去北京读好大学,建议把北京的211高校、985高校的本科以及这些学校的继续教育等移至河北,有序向河北疏解,在河北一些城市设立分校;而研究生及其以上的教育继续留在北京,这样既可以让河北的高校低洼有所缓解,让这些优质高校在河北可以生根发芽,吸引大批人才进入河北,给河北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河北当地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减轻北京的压力,疏解北京的功能,而研究生及其以上教育继续留在北京,可以保证北京的精英教育和科研优势。

2、改进京津冀户籍制度。户籍制度是影响京津冀高考差距拉大的主要因素之一。解决户籍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第一实行大户籍制度,即京津冀实行统一户籍。换句话来说,高考招生方面京津冀的学生可以按照同样的标准被录取。第二,逐渐淡化户籍的影响,逐渐放开高校招生中对考生的户籍限制,在相对保证本省市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前提下逐步实施对拥有暂住证的进京、进津务工子女享有与本市考生在就读地参加高考、并按就读地进行录取的政策,但要求其保留自己本省户口、不予迁入北京、天津等一线城市。此举能在保证进京、进津务工子女在务工地接受优质高等教育却不增加北京、天津的城市负担,这些学生学有所成还可以回乡积极支持本省市的经济建设,可谓一举三得。

3、三地高考一张卷、一个标准、一种政策。教育部提出2016高考除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5省市单独命题外,其余省份将由国家命题中心统一命题,但试卷并不相同。因此,建议实行京津冀高考一张卷,这也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很重要的步骤。不同的试卷自然产生不同的标准,不同的标准又会出现不同地区不同的录取情况,这就导致了教育的不公平,京津冀多年来有差异的录取标准给河北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负面作用。因此,在实行了高考一张试卷的前提下,为了减少地方保护主义,京津冀在批改试卷和制定录取计划时应该实行统一的评判标准。实现高考一种政策,加快京津冀人才的流动,取消京津冀的高考“漫游费”。无论是在命题政策、定额录取政策等方面,京津冀都应该保持高度的一致性,真正做到京津冀协同发展。

4、加大对河北教育经费投入,缩小京津冀教育经费差距。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扶持作用,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明确京津冀三地政府责任,加大对河北省教育发展所需经费的倾斜。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促进京津冀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倘若京津冀能够实现教育的协同发展,促进京津冀优秀人才、丰富资源的交流和优势互补,必将大大缩短京津冀协同发展计划实现的年限。

(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广平县第三中学校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1583a0deb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