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唐怀素《苦笋帖》释文及翻译 赏析 唐怀素《苦笋帖》释文及翻译 赏析 唐怀素《苦笋帖》释文 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 唐怀素《苦笋帖》翻译 苦笋和茗茶两种物品异常佳美,那就请直接送来吧。怀素敬上。 唐怀素《苦笋帖》赏析 怀素《苦笋帖》,绢本墨迹,两行十四字。书法俊健,墨彩如新,直逼二王书风,是怀素传世书迹中的精彩之笔。清吴其贞《书画记》评:“书法秀健,结构舒畅,为素师超妙入神之书。” 《苦笋帖》“用笔速度较快,挥洒自如,且增加了提按对比,比如‘笋’与‘常’,二字反差鲜明,但无论其速度变化还是轻重变化,都基本上控制在中锋运行的状态上,故其线条细处轻盈而不弱,重处厚实而不拙。其次,字形上也相应增加了外形轮廓大小对比和内部空间疏密对比。整体性观照,则全文上疏下紧、上轻下重、上放下收,形成一种‘两段式’的视觉感受,这种章法形式颇具特色,极显‘个性’”。 怀素《苦笋帖》的书写具有空间节奏特征,即字与字的穿插争让关系已进入到两字之间的字内空间。邱振中在《章法的构成》(985年)中分析如下:在王羲之的行、草书作品中,“二三字连书已成为常见的现象,非连书的单字,书写时的停顿、起止也随机安排,灵活多变。这种运动节奏的变化,引起两字之间过渡空间(字内空间)性质的改变??它们开始向单字内部空间渗透,如《初月帖》中的‘遣此’、‘遣信’、‘去月’等处。时间节奏的变化就是这样影响到空间节奏的”;“经过唐代张旭、怀素,宋代黄庭坚,明代祝允明、徐渭、王铎等人的发展、开拓,这一构成方式形成与单字轴线连缀系统并峙的又一大潮流。这种构成方式以粉碎字内空间、重新安排空间节奏为特点。它谋求空间与时间节奏在新的基础上的统一。这是与单字轴线连缀系统完全不同的一个基础”。上述构成方式称为“分组线构成”,它的典型状态如怀素《苦笋帖》。 在“分组线构成”系统中,空间节奏完全不受单字制约,能够较好地适应用笔节奏的自由变化。它再也不以单字为空间节奏段落,而以密度相近的一组连续空间为空间节奏段落,作品便由这些不同密度的节奏段落缀续而成。段落在空间上自成一组,这便是“称之为分组线的由来。这种分组不一定与运笔的起止相对应,空间节奏发生显著变化时,笔画仍可能保持持续,这便产生时间节奏与空间节奏的错位。这种错位从来就是保持作品连续性和紧张感的一个因素,只是在分组线系统中,由于空间节奏获得了充分自由,时间节奏和空间节奏可能形成更为复杂的对位关系。” 《苦笋帖》通篇“用笔婉丽,出规入矩,未有越于法度外畴”(明代项元汴跋语)。点画粗细浓淡,结字大小正斜,线条柔中寓刚,神采飞动。挥写时的动作犹清晰可按,如“茗”字,草头逆势起笔,取险成势,“茗”字下部偏旁“名”字果敢铺毫,尤其“口”字写为两个点,神完气足,可闻金石之声。作品于不经意中,体现了书家深厚的功力。寥寥十四字,在钩连拗铁、简洁捷速和惊绝的笔画中,给人感受到的不仅是跳动流淌的旋律、非凡的气势,还译读到了书家知茶、爱茗之情,又需要茶(《苦笋帖》亦被称为怀素“乞茶帖”)。书伴茶香,怡然自得。可谓“香茶苦笋异常佳,帖中感惠留佳话。” 《苦笋帖》两行十四字,字虽不多,但技巧娴熟,精练流逸。运笔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虽变化无常,但法度具备。“张妙于肥,藏真妙于瘦”(黄庭坚《山谷题跋》)。从《苦笋帖》看亦是多用枯墨瘦笔。尽管笔画粗细变化不多,但有单纯明朗的特色,增强了结体疏放的感觉,与其奔流直下、一气呵成的狂草书势相得益彰。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1a97e1bf8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