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的故事

时间:2023-01-08 14:04: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治水的故事

一、治水必躬亲

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池塘有深有浅,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冒着风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给民工钱粮,一厘也不克扣,并且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索一文钱财。必须像这样,才能做成事情。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二、大禹治水

传说远古时期,尧当任部落联盟首领期间,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房子被毁,又出现了许多毒蛇猛兽,人们生活很艰难。

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首领们共同推荐鲧(gǔn)负责治水事宜。鲧花了9年的时间治水,也没有把洪水制服。因为他只懂得水来土掩,结果洪水反而更凶。后来舜接替尧当上了部落首领,亲自到鲧治水的地方去考察,发现他办事不力,就把鲧治罪,让他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笠,拿着锹子,带头参加挖土、挑土。禹一心为了治水,每天到处奔波。在他治水的日子里,他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他的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哇哇的哭声也没有使禹停下脚步。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闹起水灾来。禹便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一个大口子,这样,河水就畅通无阻了。

经过了13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人们称颂禹治水的功绩,尊称他是大禹,推荐他做部落联盟的首领。千百年来,大禹治水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颂着,大禹成为了中华民族奉献、吃苦、执着等美德的象征。

三、鲧(gǔn禹治水

在中国,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而大禹的父亲鲧也是为民谋福的治水英雄。 在中国远古时代,洪水泛滥,长达二十二年。大地成了一片汪洋,五谷被淹,百姓无处居住,无以为生,还常常受到禽兽的侵袭,人口迅速减少。国王尧非常焦急,召集各部落首领商量,大家决定派鲧去治理洪水。

鲧接受了命令,面对肆虐的洪水,冥思苦想,最后他想起了一句俗语:兵来将挡、水来土屯。他想,只要在村子周围建上高堤,不就可以挡住洪水了吗?可是,漫漫的洪水,上哪里找这么多土石来修大堤呢?这时,从水里爬出一只灵龟,它告诉鲧:天庭有一种叫的宝物,只要你能拿到息壤,往大地上一投,息壤马上就会生长起来,积成山,堆成堤。鲧非常高兴,他告别了灵龟,就向遥远的西方走去。

鲧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了西方的昆仑山,见到了天帝,他乞求天帝将息壤赐给他,治理洪水,拯救百姓,但是天帝拒绝了他的请求。鲧心里挂念著在洪水中痛苦生活的百姓,于是他乘天庭守卫疏忽,偷走了息壤。鲧回到了东方,忙将息壤往水里一撒,果然,息壤立刻迅速生长,洪水涨一米,息壤就长一米,洪水涨十米,息壤就长十米,很快洪水就被阻隔在大堤之外。人们脱离了洪水的包围,高兴地又叫又跳,并开始耕种生产。

天帝知道了鲧偷走息壤的事,立刻派天兵天将下凡,收回了息壤。息壤一撤,洪水立即反扑而来,冲垮了堤坝,毁坏田园,淹死了好多百姓。尧王大怒,他发布命令说:鲧只知

1


道圈堤堵水,一旦堤溃,为害更大。治水九年,还不成功,该杀!尧王将鲧囚禁在羽山,三年后,又将鲧处死。鲧死时,还惦记著受洪水祸害的百姓,心中愤恨不平。

二十年后,尧王将帝位禅让给舜,舜王起用鲧的儿子大禹继续治水。天帝也将息壤交给了大禹。大禹一开始也象父亲一样采取堵的办法来治理洪水,可是他修好堤坝之后,被堵截的洪水反而威力更大,很快就将堤坝冲垮。试了很多次后,大禹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堵是不行的,应该该堵的堵,该泄的泄。于是,大禹让一只神龟驮著息壤,跟随他走,有低凹的地方,他就拿息壤加高人们居住的地方,同时,他又以神龙引路,开凿河川、疏导河道、引流入海。

传说,大禹以神力劈开龙门山,让黄河水从崖峭壁间直流而下,于是形成了龙门峡;在龙门下游,大禹又把挡住河道的山劈为几段,河水蜿蜒曲折奔东海而去,这就成了三门峡。千百年来,黄河龙门峡和三门峡,都以水势湍急、风景迷人而闻名。

关于禹治水的故事还有很多,据说,大禹新婚第四天就离家出发去治水,十三年中,他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回家一次。经过许多艰难和辛苦,大禹终于治服了洪水,大河各得其道,百川东归大海,人民安居乐业。为了感谢大禹,人民拥戴他为大王,舜王也因为禹治水有功,心甘情愿将王位禅让给他。

在生产力极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们竭尽全力同洪水搏斗的同时,也以神话传说来表达他们战胜自然危害的强烈愿望。鲧和禹就是经过了神化的代表人们心愿的英雄。而神话故事中,鲧和禹治水的经历和挫折,也是他们自己与洪水斗争的曲折经历。最终人们依靠智慧,总结出了堵泄结合的治水方法。而鲧和禹治水的神话故事也被千年传颂。

四、李冰治水

李冰,战国时期秦国人,能知天文地理。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任蜀郡守,在四川灌县(含都江堰市)岷江上主持兴办了驰名中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业主产的发展。

都江堰枢纽工程位于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冲积平原的地方,沿江自上而下,由百丈堤、鱼嘴、金刚堤、飞沙堰、宝瓶口和人字堤等部分组成,其中主要是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

五、荆江大堤

荆江大堤始建于东晋永和元年(345),由荆州刺史桓温陈遵主持修筑,当时名金堤。五代后梁开平年间(907911)在东晋金堤的下游修筑江陵寸金堤;北宋时荆州太守郑獬主持筑沙市堤; 南宋又修黄潭堤,并加筑寸金堤。经两宋的扩建和培修,荆江大堤 已初具雏形。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荆江北岸的郝穴被堵塞,这样自堆金台 至茅埠长124公里的堤段连成一体,史称万城堤,后来又称万城大 堤。清代乾隆、道光年间,又延长寸金堤与沙市堤衔接来。1918 ,万城大堤改称为荆江大堤 六、史禄修灵渠

史禄,亦叫监禄,名禄。秦朝人。史系官职,并非姓氏。禄的姓氏和生卒籍贯已不可考。历史对史禄的记载极为简略,只知道他受命在今广西安县主持兴建了著名的灵渠工程,从而把长江水每次和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对祖国的统一、南北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起过重要作用。灵渠的巧妙规划和高超的建筑技术,至今仍然受到中外人士的称赞。

古代中国也有许多的洪水传说,共工治水、朴父治水、鳖灵治水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239305f0740be1e650e9a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