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三联考作文”王阳明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为寂“原题解析及优秀范文

时间:2023-12-27 23:16: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21高三联考作文”王阳明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为

寂“原题解析及优秀范文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天王阳明和朋友一起去看花,朋友问他:“你常说天下无心外之物,你看这朵花在山中自开自落,你如何解释?”

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为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要求围绕材料含义,选好角度,自拟题目,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 限制性

1.写作情境限制。本题所设置的情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创设了对话的背景——看花,关于花的对话是展开联想的依托;二是对话情景,看到花,朋友要求王阳明对此作出解释,王阳明表达了“此花不在心之外”的见解,即人未看花时,人和花没有什么联系,各自只是客观地存在着,花对于人也没有价值,人也不会有“心动”意识;当人看花时,人的“心动”了,此花的颜色便一时明白起来,此花便不在人心外。王阳明的话是审题立意的立足点,“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为寂”与“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构成对比关系,这个对比完成了一个推理过程,结论是,只要人看花,花便不再是心外之物。考生思维的重点便应在这个推理的过程和结论上。

2.写作任务限制。题目要求考生全面理解对话内容,“围绕材料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材料中的“花”和 “看花”都是有寓意的,需要深入领会其中的哲理,并与社会人生相联系。

3.价值判断限制。材料所写内容是看花议花,议论的重点是“花是不是心外之物”命题人并未做出价值判断,所以在议花的层面,考生可以见仁见智。但考生若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对王阳明的话去证明或证伪,就失去了寓言类材料的意义。若联系社会人生,“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为寂”,就暗含否定,人与人之间是“同归于寂”,还是互相关心?“你来看此花时”“此花便不在你的心外”,人活在世上,要去关注他人、关心世界,你的心中有了他人和世界,你便不会“自开自落”。

开放性


1.立意的角度自由。“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为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句话是材料的警策语,考生认真琢磨,便可以发现其中有多个角度,即花的角度、人的角度、人和花联系起来的角度,在每个角度上又可以衍生出不同层面的理解。如,花是美的,但当你没有关注它时,它就在那寂然开放;花在开放的同时,若能为世界贡献一份美丽,何乐而不为?你看到花时,它点亮了你的心灵,所以你应该关注美、关注世界。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由花在山中自开自落,考生可以联想到花是孤芳自赏的,还是在为这个世界贡献一份美丽;人是为自己活着,还是为社会创造美、创造价值;人去看花,花便不在人心外,那么,人去关注世界,能不能心中无他人、无世界等角度。至于如何为世界贡献价值,如何关心他人、关心世界,又可以进行具体化联想,所联系的人、事、情、理就更自由了。

3.文体选择是自由的。考生可以记叙自己的见闻与感受,写成记叙文;可以发表自己的议论,写成议论文;也可以抒写感悟和思考,写成散文。

解题

本题属于故事哲理类材料作文。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材料、联系现实思考问题及语言表达能力。材料由对话组成,考生要重点抓住王阳明关于“天下无心外之物”的阐述,联系实际,理解“花”的内涵,思考“花”和“你”的关系,挖掘材料所蕴含的哲理。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从花的角度: 1.为世界开一朵花。

2.若孤芳自赏,生命便在寂寞中凋零。 从“你”的角度:

3.植“花”入心,芬芳人生。 4.容大美于胸中,谱人生之华章。 5.心随美动,逐美而生。 从“你”与“花”的角度: 6.花要芬芳他人,人要关怀世界。 7.切莫让人花两寂寞。 …… 偏题立意:

1.花要芬芳自我。(孤芳自赏的结果是与世界同归于寂) 2.赞美花寂寞自守的美德。(断章取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26c5e5426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