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 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题弟侄书堂 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少年时,因家境贫寒辍学,投奔九华山秀林峰,寄宿僧舍,苦读于山中,自诩是“江湖苦吟士,天下最穷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七律是杜荀鹤咏其侄子读书之处而作,诗句饱含对后人的劝勉之情,旨意深切。 B.首联先叙侄了虽然贫穷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夼修业。诗人以此来刻画书堂主人独特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C.尾联极富哲理,“寸功”极小,“终身事”极大,然而极大却正是极小H积月累的结果,说明了量变到质变的辩证道理。 D.整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半易自然,通读全诗,没有一难解字句,质朴之台。 15.请简要分析本诗最突出的两种表现手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赤壁赋》中描写箫声的 , 两句和《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采用了相同的艺术手法。 (2)古诗词中不乏富含哲理的名句,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 和这两句意思相近。 (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是苏洵讽谏北宋王朝要吸取历史教训,正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的警告, , ,不肯引以为鉴,就要重蹈覆辙。 15.(6分)对比。颔联说弟侄“家山虽在干戈地”,仍要“常修礼乐风”,凸显了勤勉好学的形象和卓然高洁的品格。视听结合。颈联写书堂之景:窗外绿竹摇曳,影入书案,远处泉水潺潺,流入砚池。视听结合,弟侄伏案苦读、砚池墨耕的情形如在目前。(每点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6.(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2c4cac569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