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注]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公元759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阳时,写下这首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登上岳阳楼,看到了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B.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大雁带走诗人的愁心,远处的山峰衔来一轮美好的明月。C.首联是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俯视所见,颔联是写诗人仰观天宇时的主观感受。D.李白在此诗中将景物写得有情有意,表现了诗人在流放获释之后的放浪不羁。16.诗人是如何写岳阳楼之“高”的?请简要分析。(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的诗句“ , ”,表达了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2)杜甫的《登高》中,“ ”一句,描绘秋天落叶飘摇的悲凉之景,“ ”一句则直述自己身体不好还孤身登高。 (3)朱自清《松堂游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如果换用诗句表达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引用《琵琶行并序》中的“ , ”。 14. D(分析不当,不是“放浪不羁”,应是“轻快与喜悦”)16.①诗人没有正面写岳阳楼之“高”,而是运用衬托手法和夸张手法从侧面写岳阳楼之“高”。②首联写诗人登上岳阳楼,站得高,看得远,无边景色尽收眼底。衬托出了岳阳楼之“高”。③颈联和尾联写诗人感觉是在云间下榻设席,感觉是在天上推杯畅饮;而凉风渐起,衣袖飘舞。通过夸张手法表现了岳阳楼之“高”。(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17.(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无边落木萧萧下;百年多病独登台。(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349fca4de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