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雪梅》教学中的“趣”

时间:2022-07-22 13:19: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诗《雪梅》教学中的

作者:臧琴

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20年第09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如何让学生轻松感受古诗的意境深远之美、内容丰富之美、文字凝练之美?丰盈课堂内涵,让古诗课堂变得有趣起来,是必由之路。笔者结合四上《雪梅》一诗谈谈自己的古诗文教学实践。 一、知人论诗:设疑猜志趣

诗歌大多为诗人一时兴起而情发,因此,很多诗歌的产生都与当时的情境或人生的志趣有关。人们常说知人论诗,意思是说知道诗人的背景经历、思想情感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在常态教学中,知诗人会成为古诗课堂中的一个常规环节。如何将这一常规环节教出趣味来呢?

卢钺的《雪梅》一诗千古流传,可是史料对于卢钺其人并无太多记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卢梅坡,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里籍不详,《全宋诗》亦无小传。着,话风一转:诗作留名,诗人却为何如此默默无闻?这时,学生心目中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反差,吊足学生的胃口。在学生带着疑惑等着教师解释时,适时在屏幕上出示钱锺书先生《宋诗纪事补正》中对卢钺的一段记述:卢钺,字威仲,永福人也,疑梅坡其号也。虽是但梅坡之号确实值得玩味。话题一抛,学生讨论得兴致盎然:卢钺可能爱梅,喜种梅、赏梅、写梅……由此,诗人的志趣跃然于心。此处,诗人志趣的讨论看似旁逸斜出,实则别有用心。课始猜测的环节能调动学生学诗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也为下面钟情于谁讨论环节埋下伏笔。

二、雪梅争锋:还原感情趣

这里的情趣,是指在鲜活生动的形象描写中透露出独特个性、情感的审美趣味。这既指向于诗人,也指向于由作品而传递给读者的一份特殊的感受。

《雪梅》一诗以梅雪争春开篇,一下子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极具戏剧风格的情境中,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凛冬未尽,春天将至。瑞雪纷飞,红梅早已在枝头绽放,飘送清香。静谧的画面,却掩不住雪、梅二位的纷争。它们在争论什么呢?谁愿意来扮演梅,谁又来扮演雪呢?教师以一问将学生带入梅雪争春的情境中去。稍作思考、讨论,”“之间一场激烈的争论拉开序幕。只见撸袖挥拳,小脸急得通红:春天当然是我带来的。俗话说,春为一岁首,梅占百花先。当百花未开之时,我以自己的冰清玉洁的韵致,装点了春天的美丽。”“也不甘示弱:春天是属于我的。古人云,瑞雪兆丰年。当大地还在沉醉之时,我以自己的清白纯洁,送来了春天的问候。”“随即进行反驳: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


我开得最早,形美色香,我就是春天的象征。学生眉飞色舞,互不相让,课堂气氛非常热烈。梅雪争春,无需冗繁的分析和阐述,学生入情入境,字妙用的情趣立现。情境还原的方式让学生轻松体验了诗人构思的精巧。这样一来,解诗的环节不必逐字逐句去缀词成句也妙趣横生。

三、钟情于某:思辨品机趣

机趣,是从的藝术表现技巧上来说的,指的是运用奇巧的构思、语言或艺术表达等所表现出来的审美趣味。艺术作品讲究趣味,其实很多源于巧妙的构思。清代学者李渔认为,机趣二字,填词家不可少。古诗亦然,否则如泥人土马,有生形无生气。一首古诗,读来兴致盎然,为其吸引,常常是由于其机趣。感受机趣,可以咬文嚼字,也可以将语境还原,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字字句句皆如眼下所见。

《雪梅》以梅雪争春开篇,落脚点却不在争春上,下接未肯降,后又带出骚人搁笔费评章。为什么会搁笔费评章?诗人又宕开一笔: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平实如白话,句意学生看似都能说出来。教师抛出诗人到底是爱梅多一些,还是爱雪多一些的问题时,学生有迟疑,有分辩。有的学生认为,爱梅多一些,理由是只是差一些,而却点明了胜负。有的学生则联系课始诗人梅坡的号,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也有学生认为二者不分上下,理由是二者各有输赢,雪胜在其纯洁,而梅则胜在其香远溢清。还有的则从题雪梅二者并列以及骚人搁笔费评章看出诗人的情趣所在。古诗用词的凝练、表达上的空白使得它在语言结构中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张力。这种张力往往是理解、品悟古诗的难点所在,同时,它也给学生的语言思维带来一定的空间,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牵引、让他们的思想彼此碰撞的良好契机。此处,教师用思辨的方式品其机趣,从梅雪争春的现象到梅雪共春的领悟,学生在不断碰撞中逐渐厘清而完成自省自悟。 四、和谐并春:联结悟理趣

唐诗崇情,宋诗尚理。理趣是宋诗之趣的很明显的一个特征。所谓理趣,即述理时所包含涵的趣味或趣味中的哲理。理趣,是将哲理蕴于鲜明生动的描写之中,而非直接说理,同时它可举一反三,从而说明世间的很多现象,这才是理趣。

梅与雪,大多是和谐的存在,它们常常被诗人相提并论,勾画出许多清新雅致的意境。如梅将雪共春,彩艳不相因(韩愈《春雪间早梅》)。又如簌簌天花落未休,寒梅疏竹共风 (高士谈《雪》)都是极好的例子。梅雪争春在古诗中实不多见,为卢钺独创。这样看来,诗句最后两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就颇值得玩味了。教师适时引出卢钺的另一首《雪梅》: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在这首《雪梅》中,诗人的情意表露无遗:如果有梅花却没有雪,梅花会显得没有精神;如果有雪却无诗的咏叹,就会显得很俗气。诗、雪与梅一起合在一起,才能称作十分春色十分春可以看作是世间最高、最美的境界,三者不可缺一。如此,再来看篇首的梅雪争


,将它譬作一出闹剧的话,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则像一面铜镜,学生立刻就能悟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有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才能达到更加完美的境界。如此,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诗中的理趣便能自悟。 联结,先联系,而后结合,可以由一诗牵引至另一诗的学习,再反过来促进该诗的学习与理解,也可以由诗及画及曲,还可以由诗文及自己。联结的策略,从结构关系上来看,是网状的,是双向的,是一种较为灵活的策略,它能打通古诗的时间阻隔,让古诗更贴近学生实际,易为人接受。

古诗教学,不该总是板着一副严肃的脸孔,它可以时而沉思,时而灵动,时而深邃,时而清浅。好玩的古诗教学师生都喜欢,它能消弭古诗原本的时空阻隔感,让学生更好地吸收、运用、传承古诗。

(作者单位: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34ba02c5a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