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邶风》(式微)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10题)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 译文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2. 主旨、情感 全诗表现了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也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式微式微,胡不归?“的表达效果。 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 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4.这首诗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采用了反问、隐喻、互文等多种修辞手法,情感表达婉转而有情致。 5.这首诗上下章句式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了其中的几个字,这是何种表现手 法?有何作用? 答:这是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渲染气氛,强化感情,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之美。 6.这首诗在句式方面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1 答:这首诗重章换字,押韵和谐,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 7.请说说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 答: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①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②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这首诗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诗人随情用韵,使诗情藉着韵脚所体现的感情基调获得了充分的强调,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 8.什么是诗经六义? 答:诗经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 表现手法。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9.下列对《式微》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借事抒情,堪称 “饥者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B.全诗重章换字,押韵和谐。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 C.全诗在反复中强化,在叠加中升华,表情达意,痛快淋。 D.《式微》诗短短32个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3741840bb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