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

时间:2022-08-06 01:06:2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洛神和洛神赋与巩义关系

洛神,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最为美丽的传说,才高八斗的曹植又以他的神来之笔造化了万古

风情《洛神赋》,塑造了一位让古往今来多少人魂牵梦绕的美妙绝伦的艺术精灵;被画界尊奉为中国画家四祖之首的东晋画家顾恺之读到曹植《洛神赋》这篇感人肺腑之奇文,以之为内容为创作题材。用具体生动的形象,遂凝神一挥而成《洛神赋图》。完整地表现了赋的内容,此卷一出,无人再敢绘此图,故成为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名著和最为世人所传颂的名画。

洛神的传说和巩义有着不解之缘。相传,宓妃伏羲的女儿,貌美贤德,为洛河两岸美丽景色吸引,来到洛河岸边。生活到洛河流域勤劳而勇敢的“有洛”氏部族。宓妃于是便教会“有洛”氏百姓结网捕鱼,还把从父亲那儿学来的狩猪、养畜、放牧的方法也传授给了“有洛氏”的人们。黄河里的河伯听到,潜入洛水看到宓妃,立刻就被宓妃的美貌所吸引。于是化成白龙,使妖法把宓妃人抢入水府深宫,在水府深宫,宓妃终日郁郁寡欢,此事为善射的天神羿所知,后羿怒火填膺,射中了河伯的左眼,河伯仓皇而逃,救出了宓妃,天帝知道了所发生的一切后,封后羿为宗布,宓妃为洛神,后人们在巩义回郭镇立有洛神庙供瞻仰每年的六月二十日举行庙会,四周的的民众都会 进行隆重的祭祀大典。由此可见,巩义一带有很多的伏羲生活遗迹,洛神以为其女儿,且屈原在离骚中写到:吾今丰既往隆云兮,求宓妃之所在………夕归次于穷石…….其中穷石为地名,在巩义的鲁庄镇一带。郭沫若对这一历史流传故事解释为河、洛两个部落中男女相爱的故事。地河洛地区各地洛神的传说很多,而巩义是唯一的河洛交汇之地,也就是河少两部落相汇这地,具备很多传说中的地理条件史记条等文化底蕴,因此说巩义的洛神的流传是最为悠久最有影响的。可以称为洛神的故里。





才高八斗的曹植对洛神同样无比倾慕,《洛神赋》产生于曹植人生境遇之低谷,但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巅峰时期。当时,曹植在精神上接连遭受沉重打击,先有曹丕拒见,后有胞兄曹彰暴薨。曹植回封地时,途经洛水,想到洛神,触景生情,又联想到战国时楚国人宋玉曾随楚襄王游云梦泽,见高唐云气而作《高唐赋》《神女赋》,于是,曹植仿其体例而作《洛神赋》。前人有的认为这是曹植感念曹丕甄后而作,并还传说植与甄氏曾有恋情,而我更倾向于另一种观点:当时曹植怀才不遇、骨肉不亲,此赋借助描写主人公对洛神的爱慕之情和因为“人神道殊”以致未能如愿的惆怅,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被黜、无力效忠王室的苦闷,充分体现了作者衷情不得相通的抑郁哀愁的心情。作者是哀愁之人,洛神同样也是哀愁之神。两位主人公的哀愁是融为一体的,所以洛神最后是“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作者最后是“揽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这种言而未尽而意味无穷的哀凄悲怨正是《洛神赋》能够震撼人心的魅力所在。它写出了人性中极为动人的一个侧面,所以,千百年来一直在不断感动着每一个欣赏它的人

对于洛神赋中所描写的地点,本人做过一些实地调研,首先曹植写到:“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说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洛川就是洛水,今之洛河。东藩是指曹植的封地是山东东阿。曹植朝拜过皇帝后,从当时京城洛阳,现今的河南偃师西部,返山东。伊阙位于京城西南即现在的洛阳龙门,植自西向东正是背对着龙门这点比较好理解。但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从现今地图上看就有点怪了,因为轘辕山名,在河南省偃师县东南,巩县西南,登封县西北,山路环曲夺险,通谷今偃师寇店乡水泉村,是嵩山与龙门山间的峪谷。《洛阳记》说:大谷,洛城南五十里,旧名通谷。谷纵深15公里,深谷两侧,沟壑纵横,溪水潺潺,群峰削立,灌木丛生。此谷为洛阳京城正前方的一道门户,景山现在的偃师氏镇景山,我们从地图上看到如曹植走这样的一条是不合常理的。以当时汉魏交通情况走通谷和轘辕是向南的要道,而非向东行之地。因此巩义文史专家崔耕和席彦昭老师早在八十年代就做过实地考查崔、席老师指出文中提到的“轘辕”实指的轘辕府,即现在的偃师府店一带,较之轘辕古道它在道之北。历史上它在三国时存在过短暂的一段时间。通谷又叫穷谷,后改名为通谷,在今巩义鲁庄镇南村寨和桑家沟、渭城河一带。景山据《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当为现今巩义巩义鲁庄南村之


九山,九山可能是景山之偕音。从古汉魏洛阳城延这一带的嵩山山脉的沟谷底到偃师府店(轘辕府)再东行至巩义鲁庄是一古道,曹植为何这样走,有几个原因一:当时他的兄长曹丕对他的猜忌,所以每次回蕃地都是由皇帝指定回去的路线而不是由曹植自己所决定的。这点从黄初四年的赠白马王彪序可以知道。“後有司以二王歸藩。道路宜異宿止”曹彪应与曹植同路,但丕怕他们兄弟同路走在路上谋反,所以让他们分别走不同道路东返蕃地。当时从洛阳向东的路有两三条,一是邙岭以北,一邙岭以南,再有就曹植的这条路偏东南的路,从洛阳到“景山”从山势看是上坡,走到景山路虽不远但自然是: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已人困马乏,夕阳西下。“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盼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对于这几句一种解释是; 就在长满杜蘅草的岸边卸了车; 在有仙草的地方喂马,自己则漫步于阳林,纵目眺望水波浩渺的洛川,而实际上通过出土文物的考证蘅皋、芝田、阳林均为现今巩义芝田镇内地名,芝田和鲁庄的交界之处曾出土过武则天九平宫人墓志铭,其中记有该墓距蘅皋、芝田、阳林几个地主的距离,所以说这三地均为地名,芝田汉代就有其名,为古代的驿站,至今仍是巩义市重要的集镇。曹走到芝田才能驻马休息,他是不可能在荒郊野外睡觉的。阳林在李商隐的《涉洛川》写到:通谷阳林不见人,我来遗恨古时春”宓妃漫结无穷恨,不为君王杀灌均”诗说的宓妃就是洛神,说明唐代时阳林、通谷尚有其名(且阳林和通谷还不远)何况通谷又名穷谷是洛神传说这地呢。考古学者推论蘅皋应在芝田镇的稍柴一带人民文学出版社洛神赋对芝田解释较为客观,一为巩义芝田镇;另一为长芝草的田地,为什么会有杜蘅草、仙草的说法呢,是因为对巩义这几个小古地名不熟悉之故且蘅皋、阳林今已无其名。其实曹植这四句中的最后两个词全是地名,这样也是合符文章的特点和规律。最近为配合宣传巩义文化,巩义电视台等文化部门在芝田的洛河上租船行走拍摄洛神专题片,发现只有走到巩义芝田的益家窝村时,河两岸原本平缓地面开始拢起成为山岗,才能见到曹植的:“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岩即山岩之意,这是在两岸全是平原的偃师境内是看不到的。

因此正是因为当曹植走到洛神传说盛行之地的巩义芝田一带,触景生情于梦幻之中创作了这篇千古流芳的不朽名作《洛神赋》。反之有种洛神赋产生在巩义以西的说法,除了原文中出了原文中的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路线的矛盾外,在地理环境上没有洛神原文的环境。因此说只有巩义才是曹植洛神曹的原创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395a9f6f90f76c661371a40.html